专题 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 【苏科版】 【知识点 1 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 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 45°.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 【题型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度问题)】 【例 1】(2021•绍兴)如图,在△ABC 中,∠A=40°,点 D,E 分别在边 AB,AC 上,BD=BC=CE,连 结 CD,BE. (1)若∠ABC=80°,求∠BDC,∠ABE 的度数; (2)写出∠BEC 与∠BDC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 【解题思路】(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BCD= 2(180°﹣80°)=50°,根据三角形 的内角定理得到∠ACB=180°﹣40°﹣80°=60°,推出△BC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EBC=60°,于 是得到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E=∠BEC=α,再根据△BDC 的内角和等于 180°,求得β,得出 α+β的值,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过程】解:(1)∵∠ABC=80°,BD=BC, 1 ∴∠BDC=∠BCD= 2(180°﹣80°)=50°, ∵∠A+∠ABC+∠ACB=180°,∠A=40°, ∴∠ACB=180°﹣40°﹣80°=60°, ∵CE=BC, ∴△BCE 是等边三角形, ∴∠EBC=60°, ∴∠ABE=∠ABC﹣∠EBC=80°﹣60°=20°; (2)∠BEC 与∠BDC 之间的关系:∠BEC+∠BDC=110°, 理由:设∠BEC=α,∠BDC=β, 在△ABE 中,α=∠A+∠ABE=40°+∠ABE, ∵CE=BC, ∴∠CBE=∠BEC=α, ∴∠ABC=∠ABE+∠CBE=∠A+2∠ABE=40°+2∠ABE, 在△BDC 中,BD=BC, ∴∠BDC+∠BCD+∠DBC=2β+40°+2∠ABE=180°, ∴β=70°﹣∠ABE, ∴α+β=40°+∠ABE+70°﹣∠ABE=110°, ∴∠BEC+∠BDC=110°. 【变式 1-1】(2020 春•益阳期末)如图,已知∠ABC、∠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O,EF 过点 O 且 EF∥BC. (1)若∠ABC=50°,∠ACB=60°,求∠BOC 的度数; (2)若∠BOC=130°,∠1:∠2=3:2,求∠ABC、∠ACB 的度数. 【解题思路】(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解∠OBC=25°,∠OCB=3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可求解; (2)由已知条件易求∠1,∠2 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OBC,∠OCB 的度数,利用角平分 线的定义可求解. 【解答过程】解:(1)∵∠ABC 和∠ACB 的平分线 BO 与 CO 相交于点 O, 1 1 所以∠EBO=∠OBC= ∠���,∠FCO=∠OCB= ∠���, 2 2 又∠ABC=50°,∠ACB=60°, ∴∠OBC=25°,∠OCB=30°, ∴∠BOC=180°﹣∠OBC﹣∠OCB=125°; (2)∵∠BOC=130°, ∴∠1+∠2=50°, ∵∠1:∠2=3:2, ∴∠1 = 3 2 × 50° = 30°,∠2 = × 50° = 20°, 5 5 ∵EF∥BC, ∴∠OBC=∠1=30°,∠OCB=∠2=20°, ∵∠ABC 和∠ACB 的平分线 BO 与 CO 相交于点 O, ∴∠ABC=60°,∠ACB=40°. 【变式 1-2】(2020 春•宁德期末)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AC,∠A<90°,CD 是△ABC 的高,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与 BE 交于点 P.当∠A 的大小变化时,△EPC 的形状也随之改变. (1)当∠A=44°时,求∠BPD 的度数; (2)设∠A=x°,∠EPC=y°,求变量 y 与 x 的关系式; (3)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 的度数. 【解题思路】(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等腰△ABC 的底角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E 的 度数,再根据高的定义得到∠BDC=90°,从而可得∠BPD; (2)按照(1)中计算过程,即可得到∠A 与∠EPC 的关系,即可得到结果; (3)分①若 EP=EC,②若 PC=PE,③若 CP=CE,三种情况,利用∠ABC+∠BCD=90°,以及 y= 45 + � 解出 x 即可. 4 【解答过程】解:(1)∵AB=AC,∠A=44°, ∴∠ABC=∠ACB=(180﹣44)°÷2=68°, ∵CD⊥AB, ∴∠BDC=90°, ∵BE 平分∠ABC, ∴∠ABE=∠CBE=34°, ∴∠BPD=90°﹣34°=56°; (2)∵∠A=x°, � ∴∠ABC=(180﹣x)°÷2=(90− 2)°, 1 � 由(1)可得:∠ABP= ∠ABC=(45− )°,∠BDC=90°, 2 4 � � ∴∠EPC=y°=∠BPD=90°﹣(45− 4)°=(45 + 4)°, � 即 y 与 x 的关系式为 y= 45 + 4, (3)设∠A=x°,∠EPC=y°, ①若 EP=EC, 则∠ECP=∠EPC=y°, � 而∠ABC=∠ACB=(90− )°,∠ABC+∠BCD=90°, 2 � � � 则有:(90− )°+(90− −y)°=90°,又 y= 45 + ,代入, 2 2 4 � � � ∴(90− 2)°+(90− 2)°﹣(45 + 4)°=90°, 解得:x=36; ②若 PC=PE, � 则∠PCE=∠PEC=(180﹣y)°÷2=(90− )°, 2 由①得:∠ABC+∠BCD=90°, � � � ∴(90− 2)°+[(90− 2)°﹣(90− )°]=90°, 2 � 又 y= 45 + 4,代入, 解得:x= 180 ; 7 ③若 CP=CE, 则∠EPC=∠PEC=y°,∠PCE=180°﹣2y°, 由①得:∠ABC+∠BCD=90°, � � � ∴(90− 2)°+(90− 2)°﹣(180﹣2y)°=90°,又 y= 45 + 4,代入, 解得:x=0,不符合, 综上: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A 的度数为 36°或( 180 7 )°. 【变式 1-3】(2020 秋•仓山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C 与 BD 相交于点 E,AC=AD,∠BAC =∠BDC=α,∠CAD=β. (1)求证:∠ABD=∠ADC; (2)当∠AED=65°时,求β﹣2α的度数; (3)α+2β=180°时,求证:BD=CD. 【解题思路】(1)由∠AED 是△ABE 和△CDE 的外角,∠BAC=∠BDC=α可知∠ABD=∠ACD,由 AC=AD 可得∠ACD=∠ADC,等量代换即可; (2)根据∠AED 是△CDE 的外角表示出∠AED 的度数,由条件∠AED=65°,进行变形即可; (3)延长 BA 到 F,使 AF=AC,通过 SAS 证△ADF≌△ADC 得 FD=CD,再通过等边对等角证 BD= FD 即可证出. 【解答过程】(1)证明:∵AC=AD, ∴∠ACD=∠ADC, ∵∠AED 是△ABE 和△CDE 的外角,∠BAC=∠BDC=α, ∴∠AED=∠ABD+α=∠ACD+α, ∴∠ABD=∠ACD, ∵∠ACD=∠ADC, ∴∠ABD=∠ADC; (2)∵AC=AD,∠CAD=β, 1 1 ∴∠ACD= (180°﹣β)=90°− �, 2 2 ∵∠AED 是△CDE 的外角,∠BDC=α, 1 ∴∠AED=∠ACD+α=90°− � +α, 2 ∵∠AED=65°, 1 ∴90°− 2 � +α=65°, ∴β﹣2α=50°; (3)解:延长 BA 到 F,使 AF=AC,连接 FD, ∵∠BAC=α,∠CAD=β, ∴∠DAF=180°﹣α﹣β, ∵α+2β=180°, ∴∠DAF=180°﹣α﹣β=α+2β﹣α﹣β=β=∠DAC, 在△ADF 和△ADC 中 �� = �� ∠��� = ���, �� = �� ∴△ADF≌△ADC(SAS), ∴FD=CD,∠F=∠ACD, ∵由(1)得∠ABD=∠ACD, ∴∠F=∠ABD, ∴FD=BD, ∴CD=BD 【题型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周长问题)】 【例 2】(2020 秋•罗庄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AB=BC,中线 A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 18 和 15 两部分,则 AC 的长为 9 或 13 . 【解题思路】设 AB=BC=2x,AC=y,则 BD=CD=x,则有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 角形三边关系解答. 【解答过程】解:设 AB=BC=2x,AC=y,则 BD=CD=x, ∵BC 上的中线 A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 18 和 15 两部分, ∴有两种情况: 当 3x=18 且 x+y=15 时, 解得 x=6,y=9, 即 AC 的长为 9; 当 x+y=18 且 3x=15 时,解得 x=5,y=13, 此时腰为 10, 即 AC 的长为 13. 综上所述,AC 的长为 9 或 13. 故答案为:9 或 13. 【变式 2-1】(2020 春•卧龙区期末)如图,在△ABC 中,AB=AC,BC=4cm,将△ABC 沿 BC 方向平移得 到△DEF,若 DE=6cm,EC=1cm,则四边形 ABFD 的周长为 22 cm. 【解题思路】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得出四边形 ABFD 的周长=AD+AB+BF+DF=3+6+7+6,即可得出答 案. 【解答过程】解:根据题意,将△ABC 沿 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AD=CF=BE,BF=BC+CF,DE=AB=AC=DF=6cm; 又∵BC=4cm,EC=1cm, ∴BE=BC﹣EC=3cm, ∴AD=CF=BE=3cm,BF=BC+CF=7cm, ∴四边形 ABFD 的周长=AD+AB+BF+DF=3+6+7+6=22cm. 故答案为 22. 【变式 2-2】(2020 秋•延津县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8cm. (1)如果底边长是腰长的 1.5 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 (2)如果一边长为 10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两边长. 【解题思路】(1)设腰长=acm,则底边长=1.5acm,代入求出即可; (2)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说明已知的边长是否是腰

pdf文档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初中 > 八年级 > 数学 > 文档预览
24 页 1 下载 4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第 1 页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第 2 页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第 3 页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第 4 页 专题2.5 等腰三角形-重难点题型(教师版含解析)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7:22:00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