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十一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导图 重点知识点 要点一、有序数对 把一对数按某种特定意义,规定了顺序并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有序数对,人们在生产生活 中经常以有序数对为工具表达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某人记录某个月不确定周期的零散收入, 可用(13,2000), (17,190), (21,330)…,表示,其中前一数表示日期,后一数表示收 入,但更多的人们还是用它来进行空间定位,如:(4,5),(20,12),(13,2),…,用来 表示电影院的座位,其中前一数表示排数,后一数表示座位号. 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方向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 O 是原点.如下图: 要点诠释: (1)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 4 个区域: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 轴 1 与 y 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2)在平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x,y)之间建立了一 一对应关系,这样就将‘形’与‘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转化. (3)要熟记坐标系中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及特征: ①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 ② 平行于 x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不相等,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 y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 ③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④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注:反之亦成立. (4)理解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距离的方法和结论: ① 坐标平面内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为|y|,到 y 轴的距离为|x|. ② x 轴上两点 A(x1,0)、B(x2,0)的距离为 AB=|x1 - x2|; y 轴上两点 C(0,y1)、D(0,y2)的距离为 CD=|y1 - y2|. ③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两点 A(x1,y)、B(x2,y)的距离为 AB=|x1 - x2|;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两点 C(x,y1)、D(x,y2)的距离为 CD=|y1 - y2|. (5)利用坐标系求一些知道关键点坐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常用方法:切割、拼补. 要点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 轴、y 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要点诠释: (1)我们习惯选取向东、向北分别为 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 的位置. (2)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示意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比例尺来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2.用坐标表示平移 (1)点的平移 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 个单 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 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要点诠释: 上述结论反之亦成立,即点的坐标的上述变化引起的点的平移变换. (2)图形的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 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 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 a 个单位长度. 要点诠释: 平移是图形的整体运动,某一个点的坐标发生变化,其他点的坐标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 反过来点的坐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规律遵循: 2 “右加左减,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 第十二章 一次函数 知识导图 变化的世界 建立数学模型 概 念 函 列表法 数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 再认识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表示方法 解析法 概 念 图象法 图 象 性 质 应 用 与数学问题的综合 选择方案 与实际问题的综合 重点知识点 要点一、函数的相关概念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y 是 x 的函数,如果当 x = a 时 y = 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为 a 时的函数值.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 要点二、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kx  b ,其中 k 、 b 是常数, k ≠0.特别地,当 b =0 时, 一次函数 y  kx  b 即 y  kx ( k ≠0),是正比例函数. 要点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函数的图象 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 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要点诠释: 直线 y  kx  b 可以看作由直线 y  kx 平移| b |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 b >0 时,向上 平移;当 b <0 时,向下平移).说明通过平移,函数 y  kx  b 与函数 y  kx 的图象之间 可以相互转化. 3 2、一次函数性质及图象特征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要点诠释: 理解 k 、 b 对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 (1) k 决定直线 y  kx  b 从左向右的趋势(及倾斜角  的大小——倾斜程度),b 决 定它与 y 轴交点的位置, k 、 b 一起决定直线 y  kx  b 经过的象限. (2)两条直线 l1 : y  k1 x  b1 和 l2 : y  k 2 x  b2 的位置关系可由其系数确定: k1  k2  l1 与 l2 相交; k1  k2 ,且 b1  b2  l1 与 l2 平行; k1  k2 ,且 b1  b2  l1 与 l2 重合; (3)直线与一次函数图象的联系与区别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殊的直线 x  a 、直线 y  b 不是一次函数的图象. 要点四、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不等式 4 函 方程(组)、不等式问题 求关于 x 、 y 的一元一次 方程 ax  b =0( a ≠0) 的解 求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  y  a1 x  b1, 方程组  的  y  a2 x  b2. 数 从“数”的角度看 x 为何值时,函数 y  ax  b 的 值为 0? 问 题 从“形”的角度看 确 定 直 线 y  ax  b 与 x 轴 (即直线 y =0)交点的横坐 标 x 为何值时,函数 y  a1 x  b1 与 确定直线 y  a1 x  b1 与直线 函数 y  a2 x  b2 的值相等? y  a2 x  b2 的交点的坐标 解. 求关于 x 的一元一次不等 式 ax  b >0( a ≠0)的 解集 x 为何值时,函数 y  ax  b 的 值大于 0? 确 定 直 线 y  ax  b 在 x 轴 (即直线 y =0)上方部分的 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第十三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知识导图 重点知识点 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 5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 项. (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4)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证明: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演绎推理的 过程称为证明. 要点诠释: (1)实验、观察、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 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3)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 个反例即可.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 ,那么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 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 (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 6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导图 重点知识点 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备注 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找夹角  SAS   已知两边 找直角  HL 找另一边  SSS     边为角

pdf文档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初中 > 八年级 > 数学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第 1 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第 2 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第 3 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第 4 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5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7:14:00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