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总复习 (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 错误。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 正确。 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 错误。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 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 B.加固体药品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气密性 【答案】D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 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 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 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 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 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故选 D。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 【答案】D 【详解】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臭氧层空洞主要是应为冰箱等冷藏装置使用了氟化物作为制冷剂,氟化物会与臭氧反应, 使它分解为氧气,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氮化镓是生产 5G 芯片的关健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 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是金属元素 B.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7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72g D.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答案】C 【详解】 A、镓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7, 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是 69.72,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到电子,而形成带 3 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选项说 法正确。 故选 C。 5.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详解】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故选 A。 6.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医用酒精 C.水泥砂浆 D.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详解】 A、果汁中含有水和一些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A 错误。 ) B、医用酒精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B 错误。 C、水泥砂浆含有水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 错误。 D、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 正确。 故选:D。 7.永州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每位市民都要珍惜生命、杜绝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 C10H15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苯丙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1 个甲基苯丙胺分子中含有 26 个原子 C.甲基苯丙胺中的 H、N 元素的质量比为 15:14 D.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答案】D 【详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甲基苯丙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甲基苯丙胺分子中含有 26 个原子,正确; C、甲基苯丙胺中的 H、N 元素的质量比为(1×15):15=15:14,正确; D、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1×15+14=149,错误。 故选 D。 8.(2021·湖南湘潭)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g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 1:1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答案】A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A 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B 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化学方程式 2C2H6+7O2 点燃 4CO2+6H2O,故参加反应的甲与乙 分子个数比为 2:7,C 错误。 D、反应前氧气为单质,氧元素 0 价,反应后氧元素-2 价,化合价改变,D 错误。 故选:A。 9.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D.石墨有导电性——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符合题意。 故选 D。 10.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 ) B.铜 C.氢气 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选项错误; 故选 B。 11.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 D.+5 【答案】C 【解析】 钛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 x,化合物 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 x +(-2)×3=0,x=+4。 故选 C。 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 1 个质子,没有中子, 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均带电,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 合物,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 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 D。 1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 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 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 4∶7 【答案】A 【分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 能是催化剂。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丙的质量增加了 22g-14g=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 35g-13g=22g,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 必然是生成物,且增加的质量为 22g-8g=14g。 【解析】 A、根据分析,该反应中丁是反应物,甲和丙是生成物,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选项 A 正确; B、物质乙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其他没有参加反应的 物质,选项 B 不正确; C、

pdf文档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10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期末复习测试(人教版)(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7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9 19:06:00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