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基础过关) 测试范围:第 1~5 单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占有 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其正确的设计步骤是 A.③①④⑤ B.①③② C.③①②⑤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③明确 实验目的→①充分占有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⑤是具体的实验操作过 程,不是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故选:D。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夹试管 C.给液体加热 D.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 示操作正确。 B、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 1/3,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 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答案】D 【解析】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 D。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步骤:①加热药品,②停止加热,③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④检 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并把装置安装好,⑥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A.⑤④①⑥③② B.⑤④①⑥②③ C.④⑤①⑥③② D.④⑤①⑥②③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④⑤①⑥ ③②。 故选 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元素是 2017 年 5 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72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 Mg+2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会改变 D.③④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 内质子数=115,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其相对原子质 量是 288,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8-115=173,故错误; B、原子序数=质子数=12,12 号元素是镁元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故 B 为镁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 Mg2+,错误;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不一定会改变,如④是氯原子得电子后变成氯离子,电子层 数没有变,故错误; D、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故选:D。 6.两种单质 X2、Y2 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原子、Y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B.X2 分子与 Y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完全反应时,X2 与 Y2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2 D.每 1 个 Y 原子与 3 个 X 原子构成 1 个生成物分子 【答案】D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X2 分子与 Y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为 X 原子和 Y 原子,X 原子和 Y 原子又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1 个 Y2 分子未参与反应,故完全反应时,X2 与 Y2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1, 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 1 个 Y 原子与 3 个 X 原子构成 1 个生成物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 D。 7.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类抗肿瘤药物,它的化学式为 C47H51NO14.下列有关紫杉醇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紫杉醇共由 113 个原子构成 B.紫杉醇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一个紫杉醇分子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47:51:1:14 D.紫杉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解析】A、紫杉醇是一种有机物,所以紫杉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 成的。A 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紫杉醇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B 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1 个紫杉醇分子是由 47 个碳原子、51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4 个氧 原子构成的,即一个紫杉醇分子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47:51:1:14。C 正确; D、根据紫杉醇的化学式 C47H51NO14 可得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7):(1×51): 14:(16×14)=564:51:14:22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正确。 故选 A。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 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 【答案】B 【解析】A、由实验操作图,a 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另一端试管内的气体,根据“正氧负 氢”“氧一氢二”,说明 a 端试管内产生的为氢气,从而可判断 a 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说法 正确; B、左端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右端试管内气体,因此可判断左端试管内为氢气,氢气不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错误; C、水通电分解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说法正确; D、水在电解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 B。 9.石灰氮(化学式为 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N2+3H2O=CaCO3+2X,则 x 化学式为 A.NO B.N2 C.CO2 D.NH3 【答案】D 【解析】根据 CaCN2+3H2O=CaCO3+2X 可知,反应前 Ca、C、2N、6H、3O,反应后 Ca、C、 3O,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 2X 含 6H、2N,故 X 含 3H、N,化学式为 NH3, 故选:D。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P、Q、R、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 P 和 W 的质量比为 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P  Q  2R  W C.反应后容器中 R 与 Q 的质量比为 1:2 D.Q 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答案】D 【解析】A、P 增加了 15g,W 减少了 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 A 错 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 Q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不参与反应,选项 B 错误; C、反应后 R 质量为 4g,Q 质量为 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 C 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 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 但是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 D 正确。故 选 D。 11.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 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的值为 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 5g 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 11g D.当甲为 2g 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 12:5 【答案】D 【解析】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 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 a 的值为 12,选项正确; 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 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 10g,是反应物,乙 的质量增加 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2:10,当丁为 5g 时,反应掉的丁为 5g,容器中乙 的质量增加 1g,乙的总质量为 11g,选项正确; 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 8:10,当甲为 2g 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 2.5g,剩余丁的质量为 7.5g, 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 6:7.5=4:5,选项错误。 故选 D。 12.将 69g 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 CO、CO2 和 H2O,恢复到室温,测得 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 A.136g D.48g B.64g C.112g 【答案】C 【解析】燃烧后恢复室温,气体只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全部来自乙醇,气体中氧元素占 64%,则碳元素占 36%,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69g  36g 24 =100g ,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乙醇,乙醇中 =36g ,所以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 36% 46 氢元素的质量为 69g  6  2   100%=9g ,所以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9g    100%  =81g ,根据 18 46   质量守恒定律,消耗的氧气质量为 81g+100g-69g=112g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 1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 酒 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 和 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酒精的用 途是_______。(写出三条)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_____;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 【答案】 (1) 无色或易挥发或易溶于水 可燃性 作燃料 (2)引起火灾 (

pdf文档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9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第1~5单元 )(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8 19:21:4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