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2020 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 D.玻璃破碎 【答案】C 【解析】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 C。 2、【2020 江苏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 D. 【答案】B 【解析】A、“其他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不属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垃圾,报纸属于可 回收垃圾,选项 A 不正确; B、“可回收物”垃圾桶应投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废旧报纸应投 入其中,选项 B 正确; C、“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 等,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 C 不正确; D、“厨余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厨房垃圾,报纸不属 于此类,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B。 3、【2020 本溪、辽阳、葫芦岛】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物 )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错;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 C 正确;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错。 故选 C。 4、【2020 天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0.03% B.0.94% C.21% ) D.78% 【答案】C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 气体和杂质 0.03%。 故选:C。 5、【2020 云南】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作保 护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2020 山东青岛】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 B.碘酒 C.氢气 ) D.粗盐 【答案】C 【解析】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还有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一种气体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泥沙等杂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2020 湖南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 D.买椟还珠 【答案】A 【解析】A、钻木取火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聚沙成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买椟还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2020 贵州黔西南】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答案】B 【解析】A、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 A 错误; B、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 B 正确; C、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故 C 错误; 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B。 9、【2020 辽宁营口】下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集气瓶 C.广口瓶 ) B.滴瓶 D.烧杯 【答案】D 【解析】A、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 所以为防止气体逸出,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正确; )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正确; C、广口瓶通常用作盛放固体,为防止试剂接触空气而变质,通常要将瓶口进行磨砂处理,使瓶盖与瓶子之 间接合紧密,正确; D、烧杯不需要磨砂处理,错误。 故选 D。 10、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 B.木炭 C.细铁丝 ) D.蜡烛 【答案】A 【解析】A.红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如装置内红磷燃 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故正确; B.木炭虽然能在空气中燃烧,也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其产物也是气体;故不能用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因 而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错误。故选:A。 11、【2020 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氧气、空气中中均能燃烧,错误; B、木炭燃烧后生成气体,错误;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D、铁丝没有引燃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不能燃烧,错误; 故选:C。 12、 【2020 湖南邵阳】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答案】A 【解析】A、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选项错误;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选项正确;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选项正确; D、若红磷不足,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正确。 故选 A。 13、【2020 山东东营】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 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 此正确。 故选 B。 14、【2020 湖南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 于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可燃性 )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2020 四川巴中】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 【答案】C 【解析】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正确; 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B 不正确; 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 C。 16、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 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 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答案】A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 【解析】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③急速的燃烧不一定发生爆炸,爆炸要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故说法错误;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说法正确; ⑤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相同,故此说法错误;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故选 A。 17、【2020 湖南邵阳】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固体取用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 【答案】A 【解析】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 染试剂,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 体滑到试管底,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 实际液体偏少,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
【人教版】第一次月考模拟卷(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9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12-18 19:21:2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