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一(基础过关) (范围:第 1~3 单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建造航母需要大量的金属钛,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2 B.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C.图中 x 的数值为 10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g 【答案】D 【解析】A、单元格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2,说法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x=22-2-8-2=10,说法正确;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单位不是 g,说法错误; 故选:D。 2.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不符合题意;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错,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 C 正确,符合题意;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① 工业废水、废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 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 酸雨。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工业废水、废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改善环境; 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防止形成酸雨,防止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D。 4.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解析】A、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选项错误; B、正中央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选项错误; C、一个电子的质量约为一个质子质量的 1 ,选项错误; 1836 D、整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数,电子质量很少,忽略不计;选项正确; 故选 D。 5.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 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从微观上看,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 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和一种原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近期我国科研人员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 N5-等微粒。已知 N 为 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1 个 N 5 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A.N5-是一种单质 - - C.1 个 N 5 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D.1 个 N 5 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答案】D - 【解析】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 5 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5=35;N 5 中是 N 5 得 - 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 5 中含有 35 个质子和 36 个电子。 - A、 N 5 是一种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 B、1 个 N 5 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 C、每个 N 5 中含有 36 个电子,故错误; - D、每个 N 5 中含有 35 个质子,故正确。 故选:D。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 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 正确的是( ) A.⑤⑦③②①④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⑦②③①④⑤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 C。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 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 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火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D 【解析】A.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 占五分之一,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实验过程中空气进入装置中,造成结果不准确, 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 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错误。 故选 D。 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 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答案】C 【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 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 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 柱; 故选 C。 10.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 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快慢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C 【解析】A、第一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装置内压强增加的快,气 球胀大的快,故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 效果,易观察效果; B、第二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生成氧气会产生气泡,故观察比较 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木条可能都会复燃,由此无法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不易观 察效果;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时间短,说明催化效果好,可 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 故选 C。 11.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 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答案】A 【解析】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 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 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 0,故选项错误; C、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 选项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 A。 12.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 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 溶液④浓 硝酸,四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 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第一瓶为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试剂;第二瓶为细口瓶,瓶塞为胶塞,用于存放碱 性的溶液;第三瓶为细口瓶,玻璃瓶塞,用于存放液体试剂;第四瓶为棕色细口瓶,用于存 放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故四个试剂瓶分别存放②大理石、①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 液、④浓硝酸。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3.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①应填_____,②应填_____,③应填_____,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_____。 (2)图 2 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 的数值是_____。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相同。 【答案】原子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8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1)①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2)①氯离子最外层应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故 x 的值为 8。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 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相同。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氧元 素和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集气瓶中预先要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 【答案】气密性 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辅助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解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故填:气密性; (2)为了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红磷应该过量;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人教版】阶段检测一 (第1~3单元 )(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10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12-18 19:21:2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