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5 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 __。 (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C 和 D 都可以收集 O2,选择 D 装置的优点_____。 (3)E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 △ 【答案】(1)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3)防 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装置 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 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锰酸 △ 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 和 D 都可以收集 O2,D 装置是排水法,选择 D 装置的优点是收集的 气体较为纯净;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 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E 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 底炸裂。 2.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 O2。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___________。 (3)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 4KO2  2CO2  2K 2 CO3  3O2 。该方法一般不用于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MnO2 【答案】 (1)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2)BC 或 BE;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3)酒精灯;9. 9 ;(4)气体不纯 【解析】(1)人和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败都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动物可在空气中 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MnO2 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 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 MnO2 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 C 或 E,故选:BC 或 BE;过氧化氢===== 水+氧气。(3)某些空气净 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 4KO2  2CO2  2K 2 CO3  3O2 。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原因是氧气不纯会含有一些二氧化碳,故填:气体不纯。 3.(2020 广东广州)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表明氧化铜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上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______排空气法。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_____放在集气瓶口。 ③反应结束后,弃去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 ④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或装置,重组一套制 取装置,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填标号) 。 (3)下列设想有可能通过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来实现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生产 H2 B 将空气中的 He 分解生产 H2 C 常温下 Cu 从硫酸镁溶液中置换出 Mg D 使一定质量 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 【答案】 (1)改变反应的速率(或提高生产效率) ; (2)① 2H 2 O 2 CuO 2H 2 O+O 2  ;上;②带火星的木条; ③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④ACFG ;(3)A 【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 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 析作答。(1)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的速率,速率的改变也会提高生成效率,所以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 的目的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或提高生产效率; (2)①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是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 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 O 2 CuO 2H 2 O+O 2  ;②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③反应结束后, 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色;④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发生装 置应选择的仪器是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塞和长颈漏斗,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仪器标号是: (3)A、水能分解产生氢气,利用太阳光和催化剂将水分解生产 H2, 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 ACFG; 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空气中的 He 不能分解生产 H2,不符合题意;C、金属的活动性是: Mg 大于 Cu,所以常温下 Cu 不能从硫酸镁溶液中置换出 Mg,反应不能发生,不符合题意;D、催化剂的 特点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使一定质量 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不能实现,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若用 E 装 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 , 收集装置除选 E 外,还可以选_________。 △ 【答案】 (1)集气瓶;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 (3) B ;D 【解析】①据图可知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②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③ 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故选装置 B;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溶于水, 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选择收集装置为:D 或 E。 5.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 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 (4)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5)图中所示,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 【答案】(1)加快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2)D;(3)漏斗、烧杯、玻璃棒;(4)吸附;5)蒸馏 【解析】 (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A、玻璃 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操作正确;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操作正确;C、滤纸的边缘 要低于漏斗口,操作正确;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间流下,操作不正确; (3)过 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4)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 中的色素和异味。(5)由图示可知,用到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过滤、蒸馏、消毒。其中蒸馏得到的水是 纯净物,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故答为:(1)加快水中悬浮颗粒物沉降;(2)D;(3)漏斗、烧杯、玻璃棒; (4)吸附;(5)蒸馏。 6.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 体滴加速度。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 题: 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 程式为__ 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 (2)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都选择 A 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但它们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同,实验后对比 知道。甲收集的气体纯度比乙高,则甲选择__ _装置收集氧气,乙选择__ (3)甲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装置收集氧气(填字母) ; (4)乙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5)装置 A 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性注意事项是__ _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答案】(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H2O2 2H2O+O2↑; (2)D、B;(3)氧气不易溶于水;(4)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5)A 【解析】(1)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液体,所以加入的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加入的是固体,是二氧化 锰;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2)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排空气 法收集的气体纯净,甲收集的氧气比乙纯说明甲用的是排水法,乙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甲同学 选择 D 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满;(4)乙同学 选用 B 收集装置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5)A、装置 A 中反应剧烈,产生大量 的氧气,可能会引起爆炸,为了控制反应,可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达到控制二者的接触的目的;故 A 正确;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会因产生大量的氧气散发不出去引起爆炸;故 B 错误;C、加热反应物会使 反应更加剧烈,更加不易控制,故 C 错误;故答案为: (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H2O2 2H2O+O2↑; (2

pdf文档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1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3 15:10:13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