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复习考点必杀 200 题 选择专练 01(综合易错 80 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答案】D 【详解】A、玻璃杯被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D、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的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2.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B 【详解】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过程中,没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 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 3.下列装置操作不能用于检查置装气密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 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 A 不正确;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 B 正确;C、 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 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 C 正确;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 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 是否良好,故 D 正确。故选 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 闻气体的气味 B. D. 滴加液体 熄灭酒精灯 倾倒液体 【答案】A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集气瓶上方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去鼻孔,选项 A 正确; B.不能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引燃酒精灯内酒精,选项 B 错误;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 器内,以免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选项 C 错误;D.细口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以免污染 试剂和腐蚀桌面,选项 D 错误。故选:A 5.规范实验操作是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吸取液体药品 B. 添加酒精 C. 称量 NaOH 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 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B、添加酒精的方法:熄灭酒精灯借助于漏斗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 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B 6.兰州市 2020 年某日空气质量报告: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 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 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 A.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 1%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D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和杂质 1%,故 A 说法正确; 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说法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 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就越 高,空气质量越差,所以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 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 C 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 范围,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7.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C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 急救,不符合题意。故选 C。 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它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物质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石蜡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 和稀有气体 【答案】A 【详解】A、红磷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使得瓶内 的气压减小,使实验成功,故 A 正确;B、石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的气压变 化不明显,故 B 错误;C、当集气瓶里的氧气消耗完后,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了,所以燃烧 匙中的红磷再多,水位上升总是在那个高度,故 C 错误;D、该实验不能证明空气含有 N2、 CO2 和稀有气体,故 D 错误; 故选 A。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答案】D 【详解】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C、因为氮气化 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 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 D。 10.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答案】A 【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 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 A 正确;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 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并列关系,选项 B 错; C、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选项 C 错;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 应,所以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选项 D 错;故选 A 11.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反应,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 【答案】B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空 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 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 顺序正确的是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A 【详解】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 A。 1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答案】D 【详解】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避免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故选项正 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选 项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 纯,故选项正确; D、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导致水槽中的水 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故选 D。 14.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 KClO3 和 MnO2 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塞上棉花,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加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 O2 C.待集气瓶充满 O2,在水面上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槽,正立在桌面上 D.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详解】A. 将 KClO3 和 MnO2 混合,用纸槽装入试管中,试管口应倾斜向下加热,氯酸钾 法制氧气不需要塞上棉花,错误;B.加热,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伸入盛 满水的集气瓶里,收集 O2,错误;C. 待集气瓶充满 O2,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 槽,正立在桌面上,错误; D. 收集完成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正 确。 故选:D。 15.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从 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气体从 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 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 b 端进入 【答案】D 【详解】A、气体从 a 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下排

pdf文档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38 页 0 下载 9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专练01(综合易错80题)(选择题)(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3 15:10:1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