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1 选择题 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 【答案】B 【解析】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 B。 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 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 【答案】D 【解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 D。 3. “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 【答案】A 【解析】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故选项正确; 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 项错误;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 A。 4.下列符号中的“2”与 O2 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 A.H2O B.2Zn C.2CO D.SO42 - 【答案】A 【解析】A、H2O 中的 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符合题意;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 的个数,故 2Zn 中的 2 表示锌原子的个数为 2 个,不符合题意;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CO 中的 2 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 2 个,不符合题意;D、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 带的电荷数,故 SO 4 2  中的 2 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不符合题意;故选 A。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 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 ,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 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错误;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A。 6.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 CH3COOOH)对公共场所、家用 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由 2 个碳原子、3 个氧原子和 4 个氢原子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C.过氧乙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2∶4∶3 D.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因而能够用来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A. 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 2 个碳原子、3 个氧原子和 4 个氢原子 构成的,选项 A 错误;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选项 B 正确;C. 过氧乙 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2×2)∶(1×4)∶(16×3)=6∶1∶12,选项 C 错误;D. 氧化物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过氧乙酸中含有 3 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 D 错 误。故选 B。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答案】A 【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 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 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 A。 8.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氯酸钾 B. 臭氧 C. 硫化氢 D. 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 A、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臭氧是只由氧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C、硫化氢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不符合题意;D、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元素,故符合题意。故选 D。 9.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Fe3+ ①CO2 ③KMnO4 ④ +12 28 ) ⑤ +10 28 A.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②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③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 D.④⑤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CO2 表示的是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 电荷;KMnO4 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为-2,可以判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12 2 8 表示镁离子, +10 2 8 表示氖元素不属于同一周期。故选 D。 10.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变化 是( )。 A.火药爆炸 B.湿衣服晒干 C.纸张燃烧 D.酒变酸 【答案】B 【解析】火药爆炸、纸张燃烧、酒变酸均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湿衣服晒干是水分蒸发,无新物质 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 B。 11.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 【答案】A 【解析】A、量简用于准确一定量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选项正确;B、试管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 故选项错误;C、集气瓶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D、锥形瓶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 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 12.实验室常用 2KClO3 2KCl+3O2↑来制取 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nO2 加快了反应速率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 O2 的质量 D. 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 价和-1 价 【答案】D 【解析】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该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在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判断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为+5 价,在氯化钾 中氯的化合价-1 价。故选 D。 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 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A、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化学性质;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 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⑥ 氦气用作保护气都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 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 B。 14.如图是有关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加入锌粒 C.倾倒稀硫酸 D.氢气验纯 【答案】D 【解析】A、连接仪器时,试管底部不能直立在实验桌面上,防止试管底部破裂,该操作错误;B、加入锌 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该操作错误;C、 倾倒稀硫酸时,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防止污染试剂盒腐蚀桌面,该操作错误;D、氢气验纯时,试管倒放, 对着酒精灯火焰,松开堵着试管的大拇指,让氢气燃烧,如果氢气安静的燃烧,则氢气纯,如果有爆鸣声,则氢气 不纯,该操作正确。故选 D。 15.某校一实验室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实验时发生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敲响实验室安全警钟。 下列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少于试管容积的 1/3 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答案】B 【解析】A、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给试管中 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以防止液体沸腾 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错误;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 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以防止发生爆炸,必须隔离贮 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16.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人工降雨 B.燃放烟花 C.焚烧垃圾 D.汽车尾气 ) 【答案】A 【解析】A、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正确;B、燃放烟花生成有害气体和烟 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C、焚烧垃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D、 汽车尾气中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 A。 1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红磷 C.甲烷 D.氢气 ) 【答案】A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 A 18.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 【答案】D 【解析】鞭炮爆炸发声、蜡烛燃烧发光和煤燃烧火力发电都发生化学变化,并且产生能量;电水壶通电放 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19.从试剂瓶中取用 NaCl 固体、AgNO3 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 【答案】D 【解析】从试剂瓶中取用 NaCl 固体,可使用药匙;从试剂瓶中取用

pdf文档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25 页 0 下载 8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专题01  选择题(80题)(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2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3 15:10:1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