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3 实验题 1.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 1 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 B 的化学式为 。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 B 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 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 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2)B 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 (3)C 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 质 ; 若 从 烧 杯 中 进 入 集 气 瓶 内 水 的 体 积 明 显 小 于 瓶 内 原 空 气 体 积 的 1/5 , 可 能 存 在 的 原 因 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如图是简易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通常向水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6mL,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mL。 (3)试管 C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可用_________检验。 (4)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5)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4.下列实验中均用到了水。 (1)A 装置中,进水量偏少的原因有 ; A.红磷加得太多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夹子 D.弹簧夹未夹紧 (2)B 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 (3)C 装置中,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4)D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化学式),减少空气污染。 。 ; (5)D 实验中,如进行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滤液浑浊、过滤失败的有 (填字母)。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 B.玻璃棒下端重重戳在一层滤纸处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5.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 积的 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6.如图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条上每隔 2 厘米处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将滤纸条放入试管中,并 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将它滴在棉花上: (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此现象说明了 ; (2)请举出生活中能说明分子具有这一性质的一个实例: ;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 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具有挥发性. . 7.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 (填字母)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 (3)A、B 两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的为 ; (4)电解水时,需要在水中预先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 。 8.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色。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 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 磷的燃烧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图甲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 (1) 红磷 在 空 气中 燃 烧能 冒 出浓 厚 搞 得白 烟 ,军 事 上常 用 来 制烟 幕 弹, 红 磷 燃烧 的 文字 表 达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他测得氧气体积分数约是_______, 燃烧结束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 __(填化学式) 。 实验二:探究粒子的性质 如图乙所示、用 a、b 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 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 (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填“a”或“b”) 。 (2)通过对比图乙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粒子间的间隔比水的_____(填“大”或“小”)。 11.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台上.(提示: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1)用___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15 滴)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底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这一现象说明了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结果观察到管口的棉花变红色,而滤纸条不变色,其原因可能 是__ 。 1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可 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外焰、内焰、焰心)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 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元素。 13.小红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 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图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是______________。 (2)图 2:当气体从 b 端进 c 端出时,可收集到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 (3)图 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___________时,插入集气瓶中。 14.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小颖在试管中加入 5mL5%过氧化氢溶液,再依次进行实验:①插入带有火星 的木条;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③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1)当出现带有火星的木条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试管中有大量氧气产生。 (2)实验产生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5.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 【实验操作、记录、分折】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 V mL 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 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 V1 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 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 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 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 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 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填“X”、“Y”、 “Z”)。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 达式是___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 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蜡烛(主要含 C、H、O 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 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 10 mL 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 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 CO2 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 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 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为 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 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与红磷燃烧相似)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 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__________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__,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____(填 。 “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 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

pdf文档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9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第 1 页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第 2 页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第 3 页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第 4 页 【人教版】专题03  实验题(20题)(原卷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6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3 15:10:0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