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推断题专项训练Ⅱ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推断题。 1.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O (2)在物质的分类中,Y 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 B C.氧化物 。 D.混合物 (3)写出一种符合题意的 X 与 CO2 之间互相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CO+O2 或 CO2+C 2CO(合理即可) (4)写出 X 的一种工业用途: 2CO2 。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 【分析】(1)根据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 二氧化碳相互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与碳酸盐能相互转化,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进行分析解答。 (3)CO 和 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X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 二氧化碳相互转化,X 是碳,其化学式为 CO。 (2)二氧化碳与碳酸盐能相互转化,如碳酸钙,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碳酸钙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Y 是碳酸钙等碳酸盐,在物质的分类中,碳 酸钙等碳酸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 物。 (3)CO 和 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碳 在 高 温 下 反 应 生 成 一 氧 化 碳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CO+O2 2CO2 、 CO2+C 2CO(合理即可)。 (4)X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可用作燃料、用于冶炼金属等。 故答案为: (1)CO; (2)B; 2CO2 或 CO2+C (3)2CO+O2 2CO(合理即可)。 (4)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 X 的化学式 CO2 ,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可用于灭火等(其它合理即可) (2)一氧化碳的毒性表现在 。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 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用一氧化碳的 还原 ,一氧化碳还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 性。 (3)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理即可) 二氧化碳, CO2+H2O═H2CO3(其它合 。 (4)写出 CH4→X 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5)H2CO3 不稳定极易分解,其反应的原理 CO2+2H2O 。 H2CO3═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分析】(1)根据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碳酸能相互转化,进行 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有毒,结合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很多,如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 氧化碳之间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5)H2CO3 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 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碳酸能相互转化,则物 质 X 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是 CO2。 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可任意选择,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再如一 氧化碳,可用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2)一氧化碳的毒性表现在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 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一氧化碳还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其它合理即可). (4)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5)H2CO3 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 ↑。 故答案为: (1)CO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其它合理即可) ; (2)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还原; (3)CO2+H2O═H2CO3(其它合理即可). (4)CH4+2O2 CO2+2H2O; (5)H2CO3═H2O+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图中 A、B、C、D 为四种粒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E 为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 要求填空: (1)在 A、B、C、D 中共表示 3 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D ;表示阳离子的是 D 。 (2)A 的单质在 B 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E 中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2H2+O2 2H2O 。 。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粒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氢气燃烧生成水。 【解答】解:(1)在 A、B、C、D 中共表示 3 种元素的粒子,即氢元素、氧元素和钠元 素的粒子;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CD,这是因为 CD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表示阳离子的是 D,这是因为 D 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故填:3;CD;D。 (2)A 的单质是氢气,在 B 的单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 故填:2H2+O2 2H2O。 (3)E 中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故填:40.08。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4.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是四种粒子 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示意图 D 中的 x= 8 11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5 。 。 (3)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4)已知 A 和 B 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 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 x 的值; (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 数(即核电荷数)分析; (4)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 (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氯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35.5;故填:11;35.5;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 18=2+8+X,则 x=8;故填:8;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 同,BC 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C;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 性质,由于 A\B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 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5.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是四种粒子 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X= 17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 ; (3)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D (填序号). (4)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D (填序号). 【分析】(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最下面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 是原子序数;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 (1)据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X=2+8+7,X=17.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 B、C、D 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 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与其 相同的是 B、D. 故填: (1)19.00;20;(2)17;(3)B、C、D;(4)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 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确决定本题. 6.如图 1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 2 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2 中 m 的值为 34 ,n 的值为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四 6 ;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 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结合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4,表示原子序数为 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图 2 中 m 的值为 3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原子,则 34=2+8+18+n,n=6.故填:34;6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 4 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 表中的第四周期。钠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而显+1 价; 硒原子最外层有 6 个电子,易得到 2 个电子而显﹣2 价,故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故
【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推断题专项训练Ⅱ(解析卷).pdf
初中 >
九年级 >
化学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6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12-13 15:10:0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