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 目标导航 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五种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学会借助数轴来理解绝对值、有理数比较大小等相关知识. 4. 理解科学记数法及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并能灵活应用; 5. 体会数学知识中体现的一些数学思想. 知识精讲 知识点 01 有理数的相关概念 1.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分类: 要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0”的作用: 作用 举例 表示数的性质 表示没有 表示某种状态 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界点 0 是自然数、是有理数 3 个苹果用+3 表示,没有苹果用 0 表示 00 C 表示冰点 0 非正非负,是一个中性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要点诠释:(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如  . (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要点诠释:(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 点对称的. (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  ”号即可. (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  ”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 为负. 4.绝对值: (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数 a 的 绝对值记作 a . (2)几何意义:一个数 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知识拓展 1】已知 x 与 y 互为相反数,m 与 n 互为倒数,|x+y |+(a-1)2=0,求 a2-(x+y+mn)a+(x+y)2009+(-mn)2010 的值. 【即学即练 1】选择题 (1)已知四种说法: ①|a|=a 时,a>0;|a|=-a 时, a<0. ②|a|就是 a 与-a 中较大的数. ③|a|就是数轴上 a 到原点的距离.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④对于任意有理数,-|a|≤a≤|a|. ) D.4 (2)有四个说法: ①有最小的有理数 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③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④没有最大的负有理数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③④ C.②④ (3)已知(-ab)3>0,则( A.ab<0 B.ab>0 D.①② ) C.a>0 且 b<0 D.a<0 且 b<0 (4)若|x-1|+|y+3|+|z-5|=0,则(x+1)(y-3)(z+5)的值是( A.120 B.-15 C.0 D.-120 (5)下列各对算式中,结果相等的是( A.-a6 与(-a)6 B.-a3 与|-a|3 ) ) C.[(-a)2]3 与(-a3)2 D.(ab)3 与 ab3 【即学即练 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 9 600 000km2,把 9 6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知识拓展 2】 在下列两数之间填上适当的不等号:  99 100 ________  . 100 101 【即学即练 1】在下列两数之间填上适当的不等号.  111 1111 _________  . 1111 11111 知识点 02 有理数的运算 1 .法则: (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 (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 a÷b=a· 1 (b≠0) . b (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 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 0.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 (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3)]=3. (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中积的符号,例如: (-3)×(-2)×(-6)=-36,而(-3)×(-2)×6=36. (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数为偶数,则幂为 2 3 正,例如: ( 3)  9 , ( 3)  27 . 2.运算律: (1)交换律: ① 加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 ①加法结合律: (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2  3    1  3  1  2  1 4 【知识拓展 1】.(1)  4    3    6    2  2 3 1 (3)  2   4      12  15  2 4  2 5  1  3  3  4 (4) 1  1   1  12    2   2  2 1  1  3  2 53   1 100 (5) 【即学即练 1】 5 7 2 (1) [(  )  1 (2) (  11 7 8 3 2   0.25]  199   [(  ) 2  2] 14 8 9 2 3 5 15 3 )   (1.5)  ( ) 12 4 4 7 7   7  5  1        2.5      8 12   8  6  3 1 2 2 5 9 5 9 1 2 1 2 3 (2) ( 1 )  (  )  (  )  ( 2 )  (  )  【知识拓展 2】.先观察下列各式: 5 9 1 1 1 1 11 1  1   ;    ; 1 4 3  4  4  7 3  4 7  1 11 1  1 11 1      ;…;     ,根据以上观察,计算: 7 10 3  7 10  n(n  3) 3  n n  3  1 1 1 1 的值.    … 1 4 4  7 7 10 2005  2008 【即学即练 1】用简单方法计算: 1 1 1 1 1     8 24 48 80 120 知识点 03 数学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 【知识拓展】. (1)阅读下面材料: 点 A,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 A,B 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 A 在原点,如图(1) ,|AB|=|OB|=|b|=|a﹣b|; 当 A,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①如图(2),点 A,B 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 ②如图(3),点 A,B 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 ③如图(4),点 A,B 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 综上,数轴上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2)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 2 和 5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上表示 1 和﹣3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 和﹣5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②数轴上表示 x 和﹣1 的两点 A 和 B 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AB|=2,那么 x 为 ③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④解方程|x+1|+|x﹣2|=5. . ; ,数轴 知识点 04 规律探索 【知识拓展】.下面两个多位数 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 1 位数字乘以 2, 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 2 位;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 2 位.对第 2 位数字再进行如上 操作得到第 3 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 1 位数字是 3 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 100 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 A.495 B.497 C.501 ). D.503 【即学即练】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所示,则排在第 10 行从左边数第 3 个位置上的数是( A. 1 132 B. 1 360 C. 1 495 D. ) . 1 660 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 1】 410  516 是( A.10 B.16 )位数 C.18 D.20 【能力拓展 2】已知 x  2   5  y   0 ,那么 x y  _______. 2 【能力拓展 3】若 a  b  b  a ,那么 a、b 两数必定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4】计算并化简: 7 200  5   7  199  1       7 201  ____________.  49  【能力拓展 5】一个机器人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沿数轴的正半轴方向,以每前进 4 步后退 3 步的程序运动, 设该机器人每秒前进或后退 1 步,并且每步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 xn 表示第 n 秒机器人在数轴上的位置 所对应的数(如 x4  4 , x5  3 , x7  1 ),则 x2005  x2017 的结果为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6】用简便方法计算: 11  35  (1) 17      35  ; 18 36   (2)  73  21  16   75     . 37  37

pdf文档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初中 > 七年级 > 数学 > 文档预览
21 页 9 下载 21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第 1 页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第 2 页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第 3 页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第 4 页 第7讲  有理数章节复习(原卷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6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09-11 22:18:02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