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渡之战(共 6 小题) 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 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③实行屯田 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以下古代战役,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 ①垓下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 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 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赤壁之战(共 4 小题) 7.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8.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 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战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前秦军心涣散﹣﹣淝水之战后北方混战 B.纣王昏庸无道﹣﹣牧野之战后夏朝灭亡 C.袁军不习水性﹣﹣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 D.曹军士兵众多﹣﹣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胜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C.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共 3 小题) 第 1页(共 12页)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11.下列图示是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A. B. C. D. )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 映了 222 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13.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四.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共 4 小题) 1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 C.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业发达 D.建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1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 成就是( ) A.大力兴修水利 B.发展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 D.丝织业兴旺 16.公元 230 年,谁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A.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刘备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五.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共 4 小题) 18.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 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 期动乱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19.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 第 2页(共 12页)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发生于 4 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六.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共 7 小题) 22.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 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4.“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25.“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 ) 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 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 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26.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 A.东汉末年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三国时期 27.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水利设施齐全 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28.“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七.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共 6 小题) 29.西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不包括( ) A.氐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羌族 第 3页(共 12页)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3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北方也实现了几次短暂统一,下列 哪一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 ) A.曹魏 B.前秦 C.北魏 D.东晋 3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32.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十六国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 A.前秦和北魏 B.前秦和东晋 C.北魏和吴国 D.曹魏和东晋 34.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刘裕 B.苻坚 C.王猛 D.司马炎 八.北方民族大融合(共 3 小题) 35.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 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36.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 直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37.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九.北魏孝文帝改革(共 9 小题) 38.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 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孝文帝改革 39.“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 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第 4页(共 12页)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4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 等) ,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该穿汉服 D.学说汉语 41.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人口南迁”、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 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42.“……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 阳。 ”这句话表达了( ) 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 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 43.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 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 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4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游 46.“(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该材料 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单选必练56题】16-20课.pdf
初中 >
七年级 >
历史 >
文档预览
12 页
5 下载
16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05-19 15:27:0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