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1.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 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北京的春节》一文记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几个时间段北 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在这些习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吃元宵。课文按照时间顺序 来写的。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 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 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 深刻的认识。 3. 蜜饯 .(jiàn) 娴 .(xián)熟 榛 .(zhēn)子 4. bàn 花瓣、办法、扮演、拌嘴 掺 .(chān)和 正 .(zhēng)月 炽 .(chì)热 fàn 小贩、范围、犯规、广泛 5. 多音字 正:zhēng 正月 zhèng 正在、正好 巧记:正(zhēng)月里,寒梅正(zhèng)在枝头傲然绽放。 6. 近义词 娴熟—熟练 间断—中止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截然不同 7. 词语搭配 充分 ..的准备 充足 ..的食物 接待 ..客人 对待 ..工作 8.“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 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 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9.“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 或《水浒传》故事。”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 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0.“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 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化音明显,“京 味儿”足,地方特色鲜明。读起来通俗易懂,富有韵味。 1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闲在:清闲自在。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第1页,共44页 12.描写欢乐喜庆场面的词语: 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普天同庆 13. 传统佳节习俗 传统佳节 农历时间 习俗 除夕 腊月三十 贴对联、守岁 春节 正月初一 拜年、收压岁钱 元宵节 正月十五 看灯会、吃汤圆 端午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划龙舟 中秋节 八月十五 拜月、吃月饼 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 2《腊八粥》 1. 《腊八粥》作者沈从文,别名沈岳焕,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 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 家之一。代表作有《边城》《长河》。 2. 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全文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 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3. 唾 .(tuò)沫 褐 .(hè)色 咽 .(yàn)下 4. jiǎo:搅 .拌、狡 .猾、皎 .洁、饺 .子 黄焖 .(mèn)鸡 奈 .(nài)何 汤匙 .(chí) chóu:浓稠 .、忧愁 .、酬 .谢、筹 .备 5. 多音字 塞:sāi 瓶塞、活塞 sè闭塞、阻塞 sài 边塞、要塞 巧记:塞(sài)北天气渐凉,他在行李箱里多塞(sāi)了几件厚衣服,以免感冒鼻塞(sè)。 咽:yān 咽喉 yàn 狼吞虎咽 yè呜咽 巧记:他的咽(yān)喉肿胀,咽(yàn)口吐沫都疼得难受,禁不住发出轻微的呜咽(yè)声。 6. 近义词 整齐—齐全 有声无力—无精打采 惊异—惊讶 松劲—泄气 7. 一字多义 熬①熬夜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②熬粥 熬:把粮食煮成糊状。③熬中药 取有效成分。 8. 词语搭配 第2页,共44页 熬:久煮,提 益发浓稠 .. 益发精神 .. 益发伤心 .. 益发烦恼 .. 9.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 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 10.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脱了它的红外 套”“围了锅边成一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熬腊八粥时花生、锅巴样子的变化。 11.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 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12. 关于美食的词语:色味俱佳、珍馐美味、唇齿留香、八珍玉食 13. 仿写:糖醋里脊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把里 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 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 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 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3《古诗三首》 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寒食”这个传 统节日的景象。诗人巧借“传蜡烛”对时政予以讽刺的两句诗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 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 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诗中描写织女的四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 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诗中运用了叠字,“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 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这些 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诗中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 知秋思落谁家。与此情感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十五夜望 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 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 4. 王侯 .(hóu) 札 .(zhá)记 机杼 .(zhù) 脉 .(mò)脉 .不得语 5. 多音字 第3页,共44页 脉:mài 血脉、脉络、一脉相承 mò含情脉脉 巧记:一看到这幅画,他的脉(mài)搏就有力地跳动,眼中闪烁着光芒,含情脉(mò)脉,好像 看到了久别的恋人。 6. 字词解释 《寒食》 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②御柳:皇城里的柳树。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④传蜡烛: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⑤五侯:这里指权贵豪门。 《迢迢牵牛星》 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②擢(zhuó)伸出。③素:白皙。④札(zhá)札:织机发出 的响声。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⑥章:花纹。⑦零:落下。⑧盈盈:形容清澈的样子。⑨脉 (mò)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 ①中庭:庭中,庭院中。②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7. 《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 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8.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 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 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9. 修辞手法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夸张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对仗 1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一个疑问句,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 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在了谁家? 11.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 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李中《客中寒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第4页,共44页 (张籍《秋思》) 4《藏戏》 1.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 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连续三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点明了 藏戏的特点: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从而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 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 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不 要 ……不 要 …… 不 要 …… 只要……”排比句式的运用能够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 3.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 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 藏戏中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巫女的面具 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5. 僧 .(sēng)人 吞噬 .(shì) 敦 .(dūn)厚 演绎 .(yì) 6. 多音字 藏:zàng 西藏、藏族 cáng 躲藏、收藏 巧记:世界屋脊青藏(zàng)高原蕴藏(cáng)着丰富的资源。 哄:hōng

pdf文档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小学 > 六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44 页 10 下载 25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第 1 页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第 2 页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第 3 页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第 4 页 六下语文详细知识点总结.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02-26 01:27:4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