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6 分) 1.(本题 2 分)老师有 20 张连号的电影票,小红、小兰、小丽三个好朋友想坐在一起,小 红去拿票,想拿到三张连号的,一共有( A.18 )种不同的方法。 B.20 C.54 D.108 【答案】A 【分析】 给这 20 张票编号为 1~20,这个三连号可能是 1、2、3 或 2、3、4……除了第 19 号, 20 号不能放在连号的开头其它均可。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方法一:(1)1、2、3;(2)2、3、4;(3)3、4、5;(4)4、5、6; (5)5、6、7;(6)6、7、8;(7)7、8、9;(8)8、9、10; (9)9、10、11;(10)10、11、12;(11)11、12、13;(12)12、13、14; (13)13、14、15;(14)14、15、16;(15)15、16、17; (16)16、17、18;(17)17、18、19;(18)18、19、20。 综上所述一共有 18 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二:20-3+1 =17+1 =18(种)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找出这些票开头的号码,确定开头的号数,其它就可以确定,进而求解。 2.(本题 2 分)一本书,第一天读了总页数的 A.第一天读的页数多 1 1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 ,那么( 5 4 B.第二天读的页数多 ). C.两天读的一样多 【答案】C 【详解】 【分析】设总页数是 1,先把总页数看成单位“1”,第一天读了总页数的 天看的页数; ,由此求出第一 用总页数减去第一天看的页数,就是第一天看后余下的页数,再把这部分页数看成单位 “1”,第二天看了这部分的 ,由此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 然后把第一天看的页数和第二天看的页数比较即可. 【解答】解:设总页数是 1; 第一天看的页数:1× = ; 第二天看的页数: (1﹣ )× = × , = ; = , ; 两天看的页数相等. 故选 C. 3.(本题 2 分)(2015•广东)不计算,下面四个算式中谁的结果最大(a 是不为 零的自然数)( ) A.a﹣ B.a× C.a÷ D.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 【分析】此题可通过 A.B.C3 个式子于 a 比较,即 A 根据是差比被减数小; B 根据一个非 0 的数乘以一个真分数,积比被乘数小; C 根据一个非 0 的数除以一个真分数,商比被除数大,即可知道谁的结果最大. 【解答】解:根据是差比被减数小:可知 A.a﹣ <a; 根据一个非 0 的数乘以一个真分数,积比被乘数小:可知 B.a× <a; 根据一个非 0 的数除以一个真分数,商比被除数大:可知 C.a÷ 所以 a÷ >a. 最大. 故选 C. 【点评】遇到比较未知数的大小时,要分析算式的结果与未知数相比是变大还是变小. 1 1 1 1 1 1 4.(本题 2 分) 再加上( 2 4 8 16 32 64 A. 1 16 B. 1 32 C. )的结果是 1. 1 64 D. 1 128 【答案】C 【详解】略 5.(本题 2 分)把甲仓粮食的 调入乙仓,两仓存粮相等,原来乙仓存粮数比甲仓 少( ) A. B. C. 【答案】B 【详解】 【分析】甲仓原来存粮当作单位“1”,把甲粮仓存粮的 调入乙仓后,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 甲仓还剩下全部的 1﹣ ,又此时两仓存粮相等,则乙仓此时存粮是甲仓的 1﹣ 乙仓原来是甲仓的 1﹣ ﹣ 【解答】解:1﹣(1﹣ ,则原来乙仓比甲仓少 1﹣(1﹣ ﹣ ) =1﹣ = 答:原来乙仓存粮数比甲仓少 . 故选 B. 6.(本题 2 分)找规律:5,9,17,33,65,( ). ﹣ ). ,所以 A.127 B.128 C.129 D.130 【答案】C 【解析】略 7.(本题 2 分)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20,那么紧跟在这 5 个自然数后面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 A.245 B.240 C.230 D.220 【答案】A 【详解】 【分析】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20,他们的平均数是 220÷5=44,后面的 5 个连续自 然数的平均数比前面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多 5,那么后面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 数是 44+5=49,要求紧跟在这 5 个自然数后面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多少,用平均数 49×5 即可,问题得解. 【解答】解:220÷5=44, 44+5=49, 49×5=245; 所以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20,那么紧跟在这 5 个自然数后面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245;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利用前面 5 数的平均数求出后面 5 个数的平均数,注意后面的 5 个数的 平均数要比前面的 5 个数的平均数多 5. 8.(本题 2 分)一班男生比女生多 , ① 小红说:“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8:7”; ② 小明说:“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③ 小芳说:“女生比男生人数少 ”; ”; ④ 小强说:“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以上 4 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A.1 【答案】C 【分析】 B.2 C.3 D.4 ① 先把女生的人数看成单位“1”,那么男生的人数就是(1+ ),用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 的比即可; ② 由“男生比女生多 ”,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对应的分率就是(1+ ),进一步求出全班人数对应的分率,进而用除法计算,问题得解; ③ 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即将女生人数当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1+ 分数的意义,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1+ ); ④ 先把女生的人数看成单位“1”,那么男生的人数就是(1+ 1÷(1+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①:(1+ = ):1 :1 =8:7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8:7. ② 男生人数对应的分率: 1+ = ,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1+ ), =1 = 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③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1+ ) . ,根据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 = 所以女生比男生人数少 ④1÷(1+ 说法正确; ) =1 = 所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说法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③个,共 3 个.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 52 分) 9.(本题 2 分)某市的常住人口是五百零七万八千零八人,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把 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 万。 【答案】5078008 507.8008 508 【分析】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 位上写 0;为了方便,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如果是整万的数, 只要省略万位后面的 0,并加一个“万”字。如果不是整万的数,要在万位的后边,点上小数 点,去掉小数点末尾的 0,并加上一个“万”字。8>5,省略尾数要进一。 【详解】 某市的常住人口是五百零七万八千零八人,横线上的数写作( 5078008 );把这个数改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507.8008 )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508 )万。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写法、改写及近似数,省略尾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10.(本题 2 分) 3 立方米 = ( )升 2.3 平方米 =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4 25 分= 时 【答案】750;2;30; 800 毫升=( )立方厘米 5 ;800 12 【详解】略 11.(本题 2 分)0.875=( ):40=21÷( )= 64 =( )% 【答案】35;24;56;87.5 【详解】略 12.(本题 2 分)如果 B 3 1 3 1 A B ,那么 (________);因为 A B ,所以 (_ A: B A 4 2 4 2 _______)。 【答案】2∶3 3 2 【分析】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对等式进行变形即可。 【详解】 如果 3 1 1 3 A B ,那么 ∶ ,化简得 A: B 2 4 A : B 2∶3; 4 2 因为 B 3 B 3 3 1 A B ,所以 ∶ 1 ,化简得 。 A 4 2 A 2 4 2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例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认真解答即可。 13.(本题 2 分)如果 a、b 都是非 0 的自然数,且 a∶b=2∶1,那么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________)。 【答案】b 【分析】 根据比例尺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即 a=2b,由于 a 和 b 成倍数关系,两个数成 倍数关系,则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 由分析可知 a∶b=2∶1,则 a=2b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 用。 14.(本题 2 分)东村到西村的实际距离是 5 千米,画在一幅平面图上是 2 厘米,这幅图的 比例尺是(________);一个精密零件,画在比例尺是 20∶1 的设计图纸上,长度 2 厘米, 它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毫米。 【答案】1∶2500000 1 【分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详解】 5 千米=500000 厘米 比例尺=2∶500000=1∶2500000; 2 厘米=20 毫米 20÷20=1(毫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1 毫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解答时注意换算单位。 15.(本题 2 分)若 a 与 b 成反比例,b 与 c 成反比例,则 a 与 c 成(______)。 【答案】正比例 【分析】 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 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 因为 a 与 b 成反比例,所以 ab=k1(一定),则 b= k1 a 因为 b 与 c 成反比例,所以 bc=k2(一定) 把 b= k1 ,代入式子 bc=k2(一定) a 得出:a∶c= k1 (一定) k2 是 a 和 c 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 a 和 c 成正比例
2022小升初数学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卷(全国通用 含答案) (word) (9).docx
小学 >
六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22 页
3 下载
1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02-26 01:23:05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