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选择题】 01、从谈话中,村民谈到了红军到来前后的情况对比,发自内心地认同红军和共产党,而且( A )也深入人也深入人 心。 A .抗战的理论 B .抗日的理论 C .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02、斯诺访问了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B )也深入人,对于在西北苏区看到机器运转他感到十分惊讶。 A.景德镇 B.吴起镇 C .锦溪镇 D.周庄镇 03、在吉安的中央苏区印刷厂有八百名工人,印刷许多书籍、杂志,还有一家“全国性”报纸——( C )也深入人。 A.《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 B.《爱我中华》 红色中国》 C .《爱我中华》 红色中华》 》 04、据毛泽东说,到一九三三年九月,江西苏区共有( D.《爱我中华》 美丽中华》 》 D )也深入人个“产销”合作社,都是为人民所有,由人民管 理的。 A.1123 B.1232 C.1342 D.1423 05、在斯诺访问期间,苏区工业都是手工业,所有这些工厂都计划生产足够的商品供红色陕西和甘肃的( D )也深入人合作社销售,这个“工业计划”的目标是要使红色中国“经济上自足”。 A .一百家 B .二百家 C .三百家 D.四百家 06、苏区国营企业中最大最重要的是( C A.西藏 B.广西 C.宁夏 )也深入人边境长城上的盐工业以及陕北的油井。 D.贵州 07、这时,给养委员居然从天晓得的什么地方端出褐色的( C. 浓粥 A .浓咖啡 B .浓茶 A )也深入人和白糖来!吴起镇赢得了斯诺的欢心。 D .感冒药 08、兵工厂像红军大学一样设在山边一排大窑洞里。里面很凉快,又通风,用斜插在墙上的烛台扦照明,主 要的好处是完全不怕( B )也深入人。 A .狂风 09、除了( B .轰炸 C .暴雨 D. 地震 C )也深入人,吴起镇还有几家被服厂、一家鞋厂、一家袜厂、一家制药厂,一家药房,有一个医生 看门诊。 A .电器厂 B.化工厂 C .兵工厂 D .汽车厂 10、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有运动、新鲜 的山间空气、自由、( A )也深入人、希望,这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A .尊严 B. 快乐 C .信仰 D. 信任 11、斯诺在吴起镇遇到一个电气工程师,一个名叫( D )也深入人的很有才能但严肃认真的共产党员。他的英语 和德语都很好,是个电力专家,所写的工程教科书在中国普遍采用。 A .邓发 B .刘志丹 C .徐特立 D.朱作其 12、斯诺认为朱作其这一句话概括了陕西苏区这个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 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这句话是( D )也深入人! A .这些人花在工作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B. 这些人花在工作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C. 这些人花在唱歌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D.这些人花在唱歌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13、南方的红军到西北时激起了一阵“( C )也深入人”。他们带来了许多车床、旋床、冲床、铸模等。 A.农业繁荣 B.政治繁荣 C.工业繁荣 D.商业繁荣 14、在清除了罂粟的地方正在努力发展( A )也深入人,共产党在安定办了一所纺织学校,收了一百名女学生。 每天上三小时文化课,五小时纺织训练。 A .植棉 B.植树 C .种植小麦 15、斯诺上前线以来一路上同( D.种植亚麻 B )也深入人的贫苦穷人谈话的经历,体现了共产党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 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共产党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A .热情活泼、殷勤好客 B .心地善良、殷勤好客 C .心地善良、孤陋寡闻 D .热情活泼、孤陋寡闻 【二、填空题】 01、斯诺是和胡金魁一起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 02、吴起镇是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 03、经济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是毛泽民。 04、在一个叫周家的村子借宿时,斯诺和当地一些农民谈话。 05、兵工厂厂长何锡阳带斯诺参观了好几个窑洞,介绍他的工人,把他们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告诉斯诺。 06、吴起镇是刘群仙女士的总部所在地,她现在是红色工会妇女部长。 【三、简单题】 01、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 么?答: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西 北曾经的大饥 荒也和鸦片的种植有关。 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食 作物就严 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02、介绍下“白匪” 。 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四、文段阅读】 (一)也深入人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天夜里在陕北接近甘肃边境的一个叫周家的村子里,傅和我在一个住了五、六户农民的院子里找到了 住处。有十五个小孩不断地在跑来跑去,其中六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年约四十五岁的农民,他很客气地慨然 同意接待我们。他给了我们一间干净的屋子,炕上铺了一张新毡子,给我们的牲口喂玉米和干草。①他卖了 一只鸡和几个鸡蛋给我们,那只鸡只收二角钱,但是那间屋子,他坚决不收钱。他到过延安,以前看到过外 国人,但其他的男女老幼都没有见过外国人,他们现在都怯生生地来偷偷看一眼。一个小孩子看到这副奇怪 的容貌吓得哇的大哭起来。 晚饭后,有一些农民到我们屋里来,给我烟叶,开始聊天。②他们要想知道我们美国种什么庄稼,我们 有没有玉米、小米、牛马,我们用不用羊粪作肥料。(一个农民问我们美国有没有鸡,我的房东对此嗤之以 鼻。他说,“哪儿有人就有鸡!”)也深入人我们美国有没有富人和穷人?有没有共产党和红军?我的关于为什么有共 产党却没有红军的答复,恐怕使他们很费解。 我回答了他们好多问题以后,也问了他们一些问题。他们对红军怎么看法?他们马上开始抱怨骑兵的马 吃的过多的习惯。情况似乎是,红军大学最近在迁移学校的校址时,曾在这个村子里暂憩几天,结果使该村 的玉米和干草储备大为减少。 “他们买东西不付钱吗?”傅锦魁问。 “③付的,付的,他们付钱,问题不在这里。我们存底不多,你知道,只有这几担玉米、小米、干草。我 们只够自己吃的,也许还有一些剩余,但是我们还要过冬呢。明年一月合作社肯卖粮食给我们吗?我们不知 道。苏区的钱能买什么?连鸦片都不能买!” 这话是个衣服破烂的老头说的,他仍留着辫子,不高兴地低垂双眼,看着自己的皱鼻和两英尺长的竹子 旱烟筒。他说话的时候,④年轻的人都笑。傅锦魁承认他们不能买到鸦片,但是他们不论要什么其他东西都 可以到合作社里去买。 “能买到吗?”我们的房东问。“我们可以买到这样的碗吗,嗳?”他拣起我从西安带来的一只廉价的红色赛 珞璐碗(我想大概是日本货)也深入人。傅承认合作社没有红色的碗,但是说,他们有不少粮食、布匹、煤油、蜡烛、 针、火柴、盐——他们还要什么? “我听说每人只能买六尺布;有没有这回事?”一个农民问道。 傅不清楚。他认为布有的是。他于是求助于抗日的论点。⑤“我们的生活同你们一样苦,”他说。“红军是 在为你们,为农民工人打仗,保护你们抵抗日本和国民党。就算你们不是总能买到你要的那么多的布,买不 到鸦片吧,但是你们也不用付税,这是不是事实?你们不欠地主的债,不会失掉房屋土地,是不是?那么大 哥,你是不是喜欢白军,不喜欢我们?请你回答这个问题。白军收了你的庄稼付给你什么,嗳?” 一听到这话,一切抱怨似乎都烟消云散了,意见是一致的。“当然不,老傅,当然不!”我们的房东点头 道。“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当然要红军。我的一个儿子就在红军里,是我自己把他送去的。谁能说不是?” 我问他们为什么宁可要红军。 那个对合作社没有鸦片卖表示不满的老头儿在回答时说了一席热烈的话。 ⑥“白军来了怎么样?”他问道。“他们要多少多少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如果我们不给,就把我 们当共产党逮起来。如果我们给他们,就没有钱缴税。反正不论怎么样,我们都没有力量缴税。那么怎么办 呢?他们就拿我们的牲口去卖。去年,红军不在这里,白军回来了,他们拿走了我的两头骡子,四头猪。骡 子每头值三十元钱,猪长足了值二元钱,他们给了我什么? 01、画线句子①中的“只”“坚决”有什么表达效果? “只”“坚决”写出“他”对红军以及“我”这个客人的热心与诚心。 02、②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聊天的内容以及村民们对美国这个陌生国家的好奇心。 03、③句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红军买东西一定付钱的事实。 04、④句中“笑”字包含怎样的情感? “笑”字含义丰富,包含着对老者的善意、宽容。 05、⑤处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一连串的问句具体描绘出胡金魁这位年轻共产党员思维的敏捷和口才的犀利。 06、⑥段详细引用老头儿的话,表现了什么? 详细引用刚刚表示不满的老头儿的热烈地拥护红军的话,更有力地说明共产党、红军在苏区深得民心这一事实。 【五、赏析文段】 1、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 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 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2、 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 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 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 起读者兴趣。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_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 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次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4、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赏析:160 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我国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 人民任人宰割,是无数共产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5、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 赏析:张学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搞国家分裂,原则面前不让步,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地生活。 6、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 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赏析:红军远征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脚上惨

doc文档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5 页 2 下载 1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第 1 页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第 2 页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第 3 页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第 4 页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第 5 页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6:0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