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7 八上文言文预习之愚公移山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简介】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 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 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 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全文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符合个性 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者列子,原名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 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 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134 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 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 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 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 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 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 ,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 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 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 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愚公移山》选自《 人,战国前期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作者 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 ( 始龀( ) ) 惩山北之塞( )( ) 无穷匮也 ( ) 出入之迂也( ) 荷担者三夫( 一厝雍南 ( ) ( )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 (3)河曲智臾亡以应( 5.翻译下列句子。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 (4)一厝朔东 ( ) ) ) ,名 ,郑国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7.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 。 的人物描写方法。 8.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 9.“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10.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 11.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 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 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 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 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12.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 ”而言的。 。 13.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 14.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 15.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 16.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 17.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 18.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愚公精神。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 精神? 三、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回答问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 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 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 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1)何苦而不平( (3)立有间 ( (5)达于汉阴 ( ) (4)臣是以无请也 ( )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而山不加增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以残年余力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1.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3.(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 , 2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2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26.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① 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案】 一、1.列子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 寇 道 2.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 ;shuò;yōng。 3.(1)古义:方圆 今义:方形 (2)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古义:愁什么 今义:表 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4.(1)“反”同“返”,往返。(2)“惠”同“慧”,聪明。(3)“亡”同“无”,没有。(4)“厝”同“措”放置。 5.(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二、6.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7.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语言描写 9.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 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11.D 12.河曲智叟亡以应 13.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14.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5.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7.A、愚公: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但他不正视客观实际、不运用 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B、智叟: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 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 苦畏难的典型。但他正视困难,实事求是的看法也是值得提倡的。同时,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 盲目附和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18.“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 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 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 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三、
专题07 八上文言文预习之愚公移山-2020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衔接训练.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1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55:07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