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七升八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 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九)(解析版) 一、预习计划单 预习计划单(三天一周期) 第一次 1、《红星照耀中国》整体回顾并抽查情节回顾; 第二次 2、所有文学常识再次回顾并抽背+表现手法背诵; 第三次 3、预习综合测试卷完成并批改。 名著知识点 重要形象 (1)毛主席 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 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 典型事例: 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 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谈及已死的同志事件,他眼睛湿润 (2)周恩来 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平易近人、 温和文雅、热情细心,善于计划、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典型事例: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3)贺龙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急躁而又谦虚。 典型事例: 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 (4)朱德 沉默谦虚,天性温和,说话朴实,爱惜部下,喜欢运动和读书。 典型事例: 与战士讲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定出自习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5)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 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 和国家而战。 典型事例:举国大迁移、大渡河、过大草地。 艺术特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 (3)善设悬念,擅长场景刻画。 (4)语言朴素生动、风趣幽默。 表现手法知识点 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 想。 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 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寥寥几笔 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1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二、文学常识积累 十大文人书斋联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6.王夫之的书房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7.明末崇祯进士金声的书斋对联: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 须百般磨练,文通既是运通。 8.郑板桥的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蒲松龄的书斋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10.蒋士铨的书斋联: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三、作文鉴赏 当我们跌跌撞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疼爱一直都在;当我们沉潜在学海中,老师的帮助一 直都在;当我们孤独委屈时,朋友的安慰一直都在;当我们身陷疫情的重重包围时,无数人的付出一 直都在……我们一直都浸润在温情的怀抱中,所以我们能不惧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 ▲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文章不得少于 600 字;⑷文 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⑸不得抄袭。 【范文】 爱,一直都在 我现在长大了,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念头——父母实在管得太多了,好烦呀! 那天,我独自在房间里写作业到很晚,作业很多,我做得有点儿烦躁。这时,门被推开了,有人 探头看了看,又把门轻轻带上了。不一会儿,一个人迈着轻柔的脚步走了进来,将一杯水轻轻放在我 面前。不用想,一定是妈妈!她在我的书桌边站了一会儿,想要说话又没有开口。我急着完成作业, 也没有和妈妈说话。妈妈拿了本杂志,轻轻在我身边坐下,好像生怕打扰我。不知为什么,妈妈坐在 身边,我心里好像平静多了,写作业的速度也加快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终于写完了,妈妈已经困 得头一点一点地在打瞌睡。见我在收拾书包,她赶紧帮我整理床铺。我洗漱之后,钻进温暖柔软的被 窝儿里,对妈妈说“晚安”。妈妈为我关上灯,轻轻关上门,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闹钟叫醒了我,起床后,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香喷喷的早饭,却空无一人。我坐下来, 咬了一口包子,包子皮又松又软,包子馅儿鲜美肥嫩,是妈妈早上出去买的。啊,妈妈得起多早呀!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昨晚默默陪在一旁的身影,一股强烈的感情涌上心头,我鼻子有点儿酸。吃完 早餐,我第一次主动收好了以前总是留给妈妈收拾的碗筷,心里默默说了一声谢谢。 曾经的我,从未想过每天的早饭是谁准备的。现在想来,总是有个人起得比我早。每当我写作业 写到很晚时,也总有一个人一直陪着我,直到我睡下。 每当我瞥见父母年轻时的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他们,看起来变化不大,但确实多了几道皱纹。他 们总是愿意为我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只为我能展开双翅。困顿时,他们一个温暖的眼神,就会给予 我力量,伴我跨越万水千山。 这就是父母。这就是父母的爱。其实,父母的爱,一直都伴随着我的生命。 【解析】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充题目,而引导语中“ 父母的疼爱一直都在 、 老师的帮助一直都在、 朋友的安慰一直都在 、 无数人的付出一直都在 ....”给学生有了一定的提示,考生可以从中选取适合自 己的内容进行填充题目。审题:“一直都在”是指这种东西其实就藏在你的身边,围绕陪伴着你,只是 你没察觉,没发现。补充的内容就是文章要写作的中心,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东西、可以是是一个事 件,一种现象;或者一种景致,一种行为。还可以是一种情愫,一种体验。标题可以拟写为:你,一 直都在;快乐,一直都在;爱,一直都在.....在文体方面,适合写出记叙文,通过一个或几个与自己感 受相反的事件,突然发现其始终围绕陪伴在身边,只是自己没有用心去体会,从而顿悟,写出自己的 感悟,心灵的蜕变。 【点评】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时命题人知给出题目的一部分,现有考生按照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在进行写作,他兼顾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 生的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 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 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 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四、能力提升习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诗)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乙诗后两句的画面,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2.两诗尾联写法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1.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 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 期盼。 2.甲诗: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 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乙诗: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 夜的孤寂。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把握诗歌意境及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也就是在品析 诗歌意境,我们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 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体会作者的心境,要结合写作背景及诗句内容具体分 析概括。 (2)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 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 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 感情。 1.第一问: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诗的大意: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 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结合诗意联想 当时的画面,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二问:结合全诗内容及写作背景分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所以诗歌第第一句一问一答,表现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景,衬托诗人的羁 旅之愁。第三、四句是诗人的想象, 作者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想象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据此分析概括诗人复杂的感情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 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 语的期盼。 2.【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 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 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乙】第三、四句是诗人的想象, 作者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想象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据此分析概括诗人复杂的感情意对即可。据此分析可知, 乙诗: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 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故答案为:

docx文档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2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第 1 页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第 2 页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第 3 页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第 4 页 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计划单+文学常识积累+作文鉴赏+能力提升习题(部编版)(九)(解析版).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7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4:33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