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 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 456—— 536 ),字通明,丹阳秣 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 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 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 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 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 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 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 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整体感知 1 、听读课文 2 、自读课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 / 之美,古来 / 共谈。 高峰 / 入云,清流 / 见底。 两岸 / 石壁,五色 / 交辉。 青林 / 翠竹,四时 / 俱备。 晓雾 / 将歇,猿鸟 / 乱鸣; 夕日 / 欲颓,沉鳞 / 竞跃。 实是 / 欲界之仙都。 自 / 康乐以来, 未复有 / 能与( yù )其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 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 。 与其奇者 翻译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 共 谈。 一起。 谈论,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 翻译课文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四季。 都。存在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翻译课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散尽。 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 沉鳞 竞 跃。 潜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坠落 鳞,借代鱼。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跳出水面。 翻译课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仙境。 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结构 一、总写 以感慨发端。 总 二、分写 具体描绘了秀美的 山川景色。 分 三、抒情、议论 以感慨收束。 总 分析课文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 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 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 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 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分析课文 2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 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 、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 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 趣。 分析课文 3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 “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 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 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pptx文档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40 页 0 下载 1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第 1 页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第 2 页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第 3 页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第 4 页 专题14 《短文二篇》预习课件.ppt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5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3:1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