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地幔的“亲密接触” 李鹏 ① 从 2015 年 12 月中旬开始,来自美、英、中等 12 个国家的 30 名科学家,乘坐一艘名为“决心”号 的大洋科学钻探船,在一处叫作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开始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洋钻探,世界多 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了给地球做“腹腔手术”。 ② 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从漂浮于茫茫大海的船上,伸出几千米长的 钻杆,穿过海水找到确定的洋底位置,向下钻进千余米的孔,再把孔里的岩芯取到船上,这一钻探过程难 度极大。 ③ 根据本轮大洋科考的规划,“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最终目标就是钻穿地壳,“触摸”地幔。为何要钻 探到地幔?也许很多人并不太明白。 ④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穿过莫霍面就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它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 2865 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迄今位置由于人类尚未能 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 ⑤ 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在 2013-2023 年度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提出的科学挑战 中,地球深部过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与地幔息息相关。 ⑥““决心”号计划通过 3 个航次的大洋钻探,即在亚特兰蒂斯浅滩重新钻一个孔,目标是分三步钻穿地 壳,直达壳幔边界。本航次的目标是钻取 1300 米的岩芯,获得记录地球生命历程的材料。最终目的是想 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即莫霍面,从而得以零距离“触摸”地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取珍贵的研 究样品和科学数据。 ⑦ 对于本轮科学家们计划计划“触摸”地幔的钻探计划,网络空间中也是非议纷纷,甚至有人认为科学 家们的举动太大胆,担心这种腹腔手术会给人类自身带来危险,比如说引发火山爆发。 ⑧ 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截至目前,科学家共在全球大洋钻了 3000 多个孔,从来还没有导致火山 爆发等危险的事情发生。尽管本轮钻探要超过以往,最终达到地幔,但由于钻探的都是坚硬的岩石层,也 不会有什么危险。就是“触摸”到地幔也没有问题,研究发现,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尽管上 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也就是上地幔的顶部也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在岩石圈 中钻孔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腹腔手术”不会导致地球“肚子”里的岩浆喷发出来。 ⑨ 地幔深处还藏着哪些秘密? ⑩2121 世纪初,日本东京技术学院的科学家猜测,地壳下面的地幔里很可能有水。为了证实这个猜测, 科学家做了个模拟的“下地幔”。下地幔是距地表 650~2900 千米的部分。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模拟后发 现,模拟下地幔中的物质里水含量占了 0.2%。基于这个实验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的水是地表水 的 5 倍多。 ⑪ 更为神奇的是,地幔竟然可以“吃石头,吐钻石”。目前地球大部分钻石均来自地表下不到 19 千米 的地方。那里的钻石有着与地表岩石相同的组成成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地壳变动,把地表的岩石带到 了较浅层的地幔,在那里,地幔内部的特殊环境把部分岩石“变成”了钻石,后来部分钻石又被一种叫做金 伯利岩的岩石带到了地表。金伯利岩一直是人们寻找钻石的“指标岩”。但是地幔深处储水量巨大和地幔“吃 石头,吐钻石”的神奇事儿只是根据目前对地球观测的研究的推测或者模拟分析,其可靠性如何还有待未来 的深入研究。 ⑫ 另外一个急需探知的秘密是,碳这个非常普通的元素在地球深处会具有何种性质。最新的研究发现, 碳氢化合物这种能源物质在地球深处可能以无机化学的形式和形成过程产生,而不仅仅是由植物和动物的 化石遗骸产生。如果能够解开这个惊天秘密,那么,未来人们就会找到一条新的制造能源的途径。 ⑬ 这些年来,不少科学家们一直在猜测,地球深处是否存在其他不为所知的生命形式。目前科学家已 经发现了在地球表面下 1600 米左右的地方,还存在着微生物,尽管那里的温度非常高;另外科学家还发 现,一些细菌竟然可以生存在高达 2 万个大气压的环境里。科学家因此怀疑,在更深的地球深处,还藏着 存在包括另类生命形式等在内的诸多秘密。 ⑭ 在地球科学家们看来,不断发掘地球内部的秘密,对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环境,对新资源开发和 生命探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0. 说说你对题目“与地幔的‘亲密接触’”的理解。 11. 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依次说明了什么是大洋钻探——______网民对钻探的担忧是多余的——__ ____四个问题。 12. “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中“可能是”三个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3.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4. 具体说说地幔藏着哪些人类急欲探知的秘密? 二、阅读《冰雪精灵——雾凇》,完成各题 冰雪精灵——雾凇 ① 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 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幅思与谁约?” ③ 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它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 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子。 ④ 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 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 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 要求睛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在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 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揪掉 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 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 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 (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 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 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 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 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 氢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这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 5 倍以上。 ⑨ 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 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21“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 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2019 年第 2 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9. 第⑤段甲——丁句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乙】∥【丙】【丁】 D. 【甲】【乙】∥【丁】∥【丁】 10. 第⑧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出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1. 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____美(试从文中找四个字),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精 神品质,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 12. 从全文来看,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 2700 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 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 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 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 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 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 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 12 小时以上,33.55%的人 24 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 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 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 劳等问题。 ⑤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 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 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 康问题。 ⑥“ 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 了 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 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 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 年有 600 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 年这个数字增加到 1500 人, 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 5 年增长一倍。 ⑦ 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 年 10 月,青 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 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 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 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 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改) 12. 下列对

docx文档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第 1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第 2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第 3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第 4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作业(原卷版).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4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2:3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