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 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 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 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 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 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 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 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 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 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 “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 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 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 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 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 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 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证明什么):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也是文章阐述 的中心问题,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1、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 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的特征: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3、如何寻找文章的论点? ①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 结尾。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明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 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 也是如此。 ②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还 应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③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④ 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4、论点的呈现方式: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表明); ③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 归纳、概括式:文中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 文章的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 体。 1、哪些可作为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当文章只有中心论点时是直接支撑论证中心 论点,当文章有分论点时则可能直接支撑证明中心论点,但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后与分论点一起间接支撑 证明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据间的关系: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 的大小。 (三)、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 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常见题目:A、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B、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 举例论证:这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 (概括事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这一观点 或中心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或名人逸事、奇闻趣 事),证明… 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3 、比喻论证: 这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做„„ , 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 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论述)了„ „的观点。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一) 常见题型 ① 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 说说某段(某几段)的论证过程。 (二) 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一般有两种答法 : ① 先 ( 从正反两方面 ) 举出„„事例 ,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 ( 或证明什么观点 )。 ② 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的结论 ( 或说明了„„的道 理)。 五、议论文的结构: (一)形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引论:常见题目:引论部分有什么作用? 1)、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2、本论:常见题目: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3、结论:总结、号召、勉励、警示等。 (二)类型: ① 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五、分析理解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 一 ) 常见题型 文章开头(列举了…的事例,或引用了…,有何作用? ( 二 ) 解题技巧与答题模式: 1.开头讲故事 ( 传说 ) :① 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②以…故事 ( 或„„的奇闻趣事 )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 据 ; ③ 增强文章趣味性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头引用格言警句 ( 诗词名句 ) : ①…这句格言 ( 警句 ) 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 ② 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 或论题 ) ; ③ 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论证了本文的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开头引用诗词名句 : ① 引出论点或论题 ;② 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论证了本文的论点; ③ 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文本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

docx文档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第 1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第 2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第 3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第 4 页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非文学类文本)知识梳理.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2:30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