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暑期辅导教案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记叙文综合训练 1、把握记叙文的线索; 2、赏析文章的优美语言; 3、分析段落的作用。 1、分析段落的作用。 2、从修辞角度和描写方法角度赏析语言。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 建 议: 优□ 良□ 中□ 差□ 教学内容 课 堂 教 一、课内巩固 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褒义 词。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学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过 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程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 容进退两难。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 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 清。 课 堂 收 获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课 堂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 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教 学 二、赏析记叙文的语言及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过 程 ① 答题公式: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具体内容+表达情感 ② 知识储备: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感情。 拟人:赋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感情。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对比:把…和…作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感情。 排比:层层深入,气势磅礴地写出了…,表现了…感情。 引用: 引经据典,写出了…,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感染力,使之更有说服力。 通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三、常见题型之分析段落作用 (1)结构: ① 开头: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 中间: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③ 结尾: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上文、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2)内容: ① 开头:奠定感情基调、点明题意、渲染气氛。 ② 中间: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 ③ 结尾: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 四、实战演练 老师! 老师! 阎连科(15 分) ①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 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 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 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 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 我的逃课。 ③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 生于上世纪的 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 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 1949 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 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 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 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 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 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 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 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 小册里,读下来却 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 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 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 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 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 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 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 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 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 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 又做错了什么? ⑦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 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 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①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 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 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 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 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 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 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 我的心跳一样。 ⑩ 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 伟 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注】①耄耋(mào dié),指老年,高龄。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 纪。 1、请分析开头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2 分 ) 3、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中的老师和“我”给了你哪些启示?请任选一个说一说。(2 分) 五、课后作业 (一)基础训练 1. 根据课文默写(8 分) ①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 夕日欲颓, ④ ⑤ 。(崔颢《黄鹤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⑥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 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雄浑、开阔、壮丽之景象的两句诗是: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1)kuì( )退 (2)jié( )责 3.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念无以为乐者 C. 略无阙处 念:想到 略:完全 (3)yǎo( )无消息 )(2 分) B. 晓雾将歇 D. 鸢飞戾天者 4.选出下列句中词语或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歇:消散 戾:叫 )(3 分) A. 春秋末年,坚忍十年的勾践抓住良机,率领越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败了吴国。 B. 抗日将士们浴血奋战,坚守三天三夜,无奈敌军锐不可当,最终阵地还是失守了。 [来源:Z,xx,k.Com]Z,xx,k.Com]] C. 这位老戏骨虽已年过半百,但风采依旧,修长的身形在参会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D. 一只雏鹰,可以软软弱弱地在岩穴中窒息,也可以成为蓝天的主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 修养造成的。 B.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在《见字如面》《朗读者》等大型朗读类节目相继播出后,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文化 气息。 C.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 网 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已盛大收官。截至收官之日,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 300 亿。 D.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 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6.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世 尊称为“诗圣”,与同 是唐朝诗人的杜甫并称为“李杜”。 B.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 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藤野先生》一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同样出自这本书的还有《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D.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著有人物传记合集《人类群星闪耀 》 作者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著有人物传记合集《人类群星闪耀 时》。 7.名著阅读。(6 分) (1)下列各项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 全书”。 B.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 革命精神。这本身也是一个惊人的壮举。 C.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

doc文档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3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第 1 页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第 2 页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第 3 页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第 4 页 (机构专用)记叙文专题训练——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拔高学案(15200720).doc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7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50:5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