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讲 初识议论文 真题考察 真题考察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说说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4.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 知识导入 思考:表达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 知识详解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 一、 什么是议论文?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阐明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议论文三要素 初步感知议论文内容,提炼中心论点。 1、 论点 论点是作者关于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2、 论据 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等内容。 道理论据: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 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 3、 论证方法 (1) 事实论证: 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2) 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3)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 接受。 (4) 引用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来论证。作用: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 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 议论文高频考点 1、 把握文章的论点 (1) 为文章拟标题,或阐述标题的内涵。 (2)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 分别概括各段的分论点或段意,或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2、 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1) 文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据? (2) 解释使用某个论据的理由 (3) 把某论据换为另一个论据好不好?从与论点关系角度进行解释。 (4) 列举某个例子或引用某句话有什么作用? (5) 某个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请举例分析 3、 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 (1) 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辨识议论的常见结构。 (3) 解说开头的特点及作用 4、 判断论证方法 (1) 判断全文或某一部分的主要论证方法。 (2) 判断指定语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 根据论证方法判断论证角度与过程。 (4) 判断论证方法并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5、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 加点词语有什么用? (2) 某词语、某短语或某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3) 词语或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或颠倒?为什么? (4) 运用某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 思维拓展题 (1) 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相关的评析。 (3) 试给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技巧点拨 1、 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中心论点即为全文的论点,是文章论述的中心。分论点是由分论点引发出来的。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只 有一个,而可以有多个分论点。 2、 如何寻找论点 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四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1)标题: 标题有时可以充当论点,有时不可。但不管标题是不是论点,都能够给我们找论点而指出方向(有时 标题是论题,我们可以结合论题和文章内容得出论点)。 (2)文章首句:文章首句即交代论点 (3)开头: 通常文章开头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言,然后再以总结性词语(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可见、总而言 之、事实上、换句话说等)引出文章论点。 (4)文章中间:有时论点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 (5)结尾:论点也常出现在结尾的位置。 3、 论证方法答题技巧 (1) 举例论证: 举 XX 的例子,直接论证了 XX 的观点(分论点),进而论证了 XX 的观点(中心论点),使论据更 充分,论证更加有力。 (2) 引用论证(讲道理): 引用了 XX 名言、公理、俗语等,论证了 XX 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 比喻论证(讲道理): 把 XX 比作 XX,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XX,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 对比论证(讲道理): 通过将 XX 和 XX 作对比,突出强调了 XX 观点,使说理更鲜明。 4、 议论文语言 (1) 严密性; (2) “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 (3) 词语的感情色彩; (4) 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定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5、 议论文句段作用 (1) 开头段 ① 引出....,领起下文的论述; ②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作为事实(道理)论据证明....的论点。 (2) 过渡段 ①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 结尾段 ① 卒章显志,点明...论点; ②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③ 照应前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④ 发出……的号召,劝勉人们……; ⑤ 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 例文赏析 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徐文秀 ① 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 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 17 个国家、23 个实体的 9 个项目成功入选。打开大门、敞开坏抱,让世界 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共同分享逐梦太空的机会,由此可见,我们的泱泱大国确实是具有兼济天下的 “人类情怀”。 ② 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现念,再到“达则兼济天下” 的宏大抱负,中国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轫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 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 献。”1985 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 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 中国理念和务实行动生动阐释“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③ 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种朴素情感上。当 埃博拉疫情肆虑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的决心; 当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 的侨民平安撤离……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 世界才更好。”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 福生活的权利。 ④ 人类情怀,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世 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倡议全面实施可使 3200 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不搞成果独享,求的是“百花齐 放春满园”,乐意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 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做贡献。 ⑤“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间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间的是人的胸怀。”中国的人类情坏, 可以从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懂,可以从每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 “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 高过天空,无论征程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1 日,有改动) 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其作用。 14.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放到第④段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甲) 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10 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城”重新成为“黄 金航道”。 (乙) 在西非人口大国尼日利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立了尼日利亚分院。该院不仅承担铁路勘察设计任 务还为当地先后培训了 100 多名技术工人。 “咬牙”是一种修炼 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 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 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 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传染病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 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 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 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 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 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 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 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 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特,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 每年出差 130 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 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 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 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 有大庆油田的传奇。拿出不达目的哲不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 经历几次“咬牙”,一个
第11讲:初识议论文新九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学生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1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49:3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