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9 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2.针对考点进行巩固练习。 【课文精讲】 第 14 课 背影 1.重点字词 迂 (yū)    yū)    ) 拭 (yū)    shì)    ) (yū)    guàn)   g) 踌 躇 (yū)    chóu chú)   ) (yū)    chù) 差使(yū)    chai) 搀 (yū)    chān)   ) 交 卸 (yū)    jiāo xiè)    ) 马 褂 (yū)    guà) 狼 藉 (yū)    lán)   g jí)   ) 蹒 跚 (yū)    pán)    shān)   ) 簌 簌 (yū)    sù sù) 颓 唐 (yū)    tuí)    tán)   g) 赋 闲 (yū)    fù) 游逛 琐 屑 (yū)    suǒ xiè)    ) 触 目 伤 怀 箸(yū)    zhù) 2.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本文是一篇回忆之作,1917 年冬, 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其父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得知祖母去世,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课文中所 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4.思想内容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 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5.重点探究: 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 “背影”是本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最鲜明、最动人的一点——“背影” 来构建文章,将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 倾注在这一点上。 “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作者不正面写父亲的面容,而是集中笔墨描绘父亲的“背影”,这 样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第 15 课 白杨礼赞 1.重点字词 开垦(kěn) 主主宰(zǎi) (suō) 主 主虬枝(qiú ) (qián) 主倦怠(dài) 宛然(wǎn) 恹恹欲睡(yān) 主丫枝(yā) 秀颀(qí) 旁逸斜出(yì) 晕圈(yùn) 主 主 主 主倔强(jué jiàng) 主 主 主婆娑 妙手偶得(ǒu) 主 主坦荡如砥(dǐ) 主 主 主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náo) 楠木(nán) 锤炼(chuí) 2.文学常识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 (yū)    《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农村 三部曲”(yū)    《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有改动。文章写于 1941 年 3 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 相持阶段。这期间,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 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 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 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 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 4.思想内容: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保家卫国的英 雄形象,礼赞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5.重点探究: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第 7 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 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 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 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 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 精神和意志。 第 8 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 16 课 散文二篇 1.重点字词 兴味(xìng)  xìng) (xìng)  è)  ) 洗涤(xìng)  dí) 卑微(xìng)  bēi) 濒临(xìng)  bīn) 深渊(xìng)  yuān) 牛犊(xìng)  dú) 星辰(xìng)  chén) 茸毛(xìng)  róng) 消逝(xìng)  shì) 繁殖(xìng)  zhí) 凋谢(xìng)  diāo)遏制 俯瞰(xìng)  kàn) 2.文学常识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 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3.文体知识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带有哲 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2015 年版)。有改动。罗素不仅是著名的 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主义者。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这 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4.思想内容: 《永久的生命》:文章从个体生命写到生命史,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柔弱易逝和生命本身的永恒不朽, 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抒发了要感谢生命,以热情回报生命的思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 生命永恒的赞叹。 《我为社么而活着》:作者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深刻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古老的哲 学命题,表达了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 5.重点探究: 《永久的生命》是怎样做到形象化地说理的? 本文哲理深邃,意蕴丰富,在说理过程中巧用多种表达技巧,使道理更加形象化,具体可感。例如: 将不尽如人意的个体生命与“脏了”“破了”的衬衣进行对比,及其形象地突出了个体生命的易逝,易于理解; 描绘地面上度过寒冬钻出土壤的小草,山坡上遍身金黄茸毛的小牛犊,形象地突出了生命的永恒,表达了 对生命的赞叹;以花朵的凋谢与色彩、芬芳永存为例,形象地写出了生命地短暂与永恒,说理形象生动, 直白易懂。 《我为社么而活着》作者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 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为什么说同情也支配着作者的一生? 这里的“同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情,它实指一种对人类的悲悯。这种感情之所以也支配着作者的 一生,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以人类的良知审视着世间的苦难,渴望以自己的力量“减轻这些不 幸”,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念。他反对战争,反对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苦难者 , 即使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他晚年仍致力反对核战争,创立和平基金会。由此,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位伟 大思想家的悲悯情怀和他真诚的爱。 第17课 主昆明的雨 1.重点字词 青头菌(jūn) 主 主避邪(bì xié)鲜腴(yú) 主八卦(ɡuà) 主篱笆(lí bā) 主 主釉(yòu) 主 主晕倒(yūn dǎo) 吆唤(yāo) 主暮年(mù) 主缅甸(miǎn diàn) 主一碟(dié) 主饱涨(bǎo zhǎnɡ) 主苔痕(hén) 主密匝匝 (zā) 2.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 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 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略有改动。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 7 年,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 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昆明的雨》是作者 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的一篇,文章自然流畅,优美、淡远。 4.思想内容: 作者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及雨天小酌的情形,表现了昆明的雨季明亮、 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5.重点探究: (1)文章从一幅表现昆明特点的画开始写起,有什么妙处? ① 出人意料,有开篇奇绝之效。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提纲挈领,由此引出“昆明的雨”的话题,引出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想。 ③ 为下文做铺垫,画中之景及题字与全文文脉相承;点出“雨季”之湿润,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 肝菌”在后文中均有描述。 (2)课文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但寄托感情的载体却选得很小。作者将丰富的情感,凝聚在一个个细节之中 。 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 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篇文章不仅写了 雨,而且从昆明的雨入手写了当时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怀念。 【考点剖析】 考点一:字音字形 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词语注音。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2)密匝匝(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

doc文档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第 1 页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第 2 页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第 3 页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第 4 页 第09讲 八上单元精讲四-【暑假辅导班】新八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程(解析版).doc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6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43:30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