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七上、七下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名称:综合性学习 【知识梳理】 七上诗歌复习: 你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古诗吗?还记得多少呢?我们一起在复习一遍吧。 1、《观沧海》中描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 , 。 4、《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 6、《行军九日思故园》 。 ,应傍战场开。 7、《峨眉山月歌》 ,影入平羌江水流。 8、《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 9、《秋词》 晴空一鹤排云上, 。 10、《夜雨寄北》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 ,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诗歌复习: 1、《竹里馆》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2、《春夜洛城闻笛》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4、《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 。 , 。 》 5、陈子昂《 ,独怆然而涕下。 6、 《登飞来峰》 ,自缘身在最高层。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 。 8、《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 。 9、《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 , 。 10、《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 11、《贾生》 莫言下岭便无难, 。 12、《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 。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分类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借景抒情 按内容 借人、事的描述抒情 叙事诗 格律诗 ① 诗歌 按形式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按来源 文人作品 古典诗歌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 诗 五言绝句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 (形成于唐代)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 就最高。 散曲:小令、套数(散套、套曲) 曲:又称“词余” (以元成就最高) 杂剧:(剧曲、传奇) 诗歌整体感知 一审标题 二看作者 三查注解 诗歌鉴赏——五根拐杖 四析章法 五寻意象 一审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 许多的诗的主题,细观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由题目中,可看出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所以饱含了对友人的同情和 关切之情。 二看作者 知人论世 1、了解与掌握诗歌创作背景 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的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 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社会政治和作家个人境遇两个方面。 2、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1)诗人自身际遇及个性展示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 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个诗人—— 辛弃疾一生抗金,收复中原,这成了他的作品的主旋律。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直到临终所想到的都是收复中 原失地,其《示儿》成为其爱国诗篇的绝唱。 杜甫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 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 又被人称为“诗史”。 三查注解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出题人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这些注释对做题大有帮助。在解题时, 参考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作内容。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石 大貌。 参照注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描写雨后月夜行路的情景,表达自己逆境中,坚守信念,乐观豁 达的情怀。 章法——鉴赏的捷径,主题的依托。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 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  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 诗 近体诗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 起承转合       四句抒情主    首句渲染气氛    上片阕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  尾句过渡    下片阕:抒情主 五寻意象 意象——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 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 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 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里的景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这里的事 件是: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 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 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再看尾联:景,浮云、太阳;事,诗人望长安而不见;情,愁。“浮云蔽日”有深意,“云”轻浮不定, 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 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小贴士: ⒈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 燕(惜春 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 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 ( 送别 ) ,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⒊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 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 ⒌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 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诗歌鉴赏的四根支柱 一定题材 诗歌鉴赏——四根支柱 二定基调 三品语言 四析手法 常见题材 注意诗歌题材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怀古诗、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田园 山水诗等等,每一类诗歌都会有它特定的代表事物,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 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 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 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二定基调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等。 三品语言 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 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 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四析手法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 哀情、哀景写乐情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反衬、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 物言志等。 【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7 分)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 (4)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4 分) ”点明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3 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其形似菊,但“高不及尺, 下才如寸”, 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它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 点?(2 分) 2、“由来不羡瓦松高”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2 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 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诗的第一、二句展示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 分) 2、这首诗反映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 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三绝句(其一) 【唐】杜甫 楸树馨香倚钓矶①,斩新②花蕊未应飞。 不

docx文档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2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1 页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2 页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3 页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4 页 第6讲 七年级古诗复习+诗歌鉴赏 讲义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42:02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