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小说阅读之环境 【甲】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 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 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乙】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 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 间的寂寞。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 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 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你觉得甲乙两个片段,哪一个写得更好?为什么? 教师建议:引导学生通过甲乙的对比,引出环境描写。 【知识梳理】 小说三要素 三 人物: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正面、侧面 要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素 环境描写的概念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 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 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 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 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 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 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类题目命题方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故事情节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 例 1: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 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 横。” ——《三国演义》选段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例 2:《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 设极其简单……”。 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总结: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的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例 1:《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 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是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氛 围,烘托了文中的“我”悲凉的心情。 例 2:《故乡》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 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例 3:《我的叔叔于勒》中“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 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赛岛旅行时的自然环境描写。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人 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上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以上自然环境描写的景色从明丽 到阴郁,正烘托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欢快的心情,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沮 丧、沉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而突出了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技法总结 人物 环境 (自身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为 …提供了背景;呈现出环境 …的特点;营造氛围...... (烘托映衬暗示…性格、品质、身份) 情节 (推动,暗示,铺 垫) 主题 (深化,暗示,揭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板) 示) 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 渲染……气氛)-→②人物(烘托,映衬)-→③情节(推动、铺垫)-→④主题(表达, 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 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常见手法: ①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 ② 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等; ③ 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 ④ 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⑤ 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远近高低)。 【例题精讲】 向生命鞠躬 ①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 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 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 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 , 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 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 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 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 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 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 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 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 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 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 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 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竞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 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 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 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 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 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 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这么冷寂的环境蚂蚱求生不易,更加让人震撼。 【巩固练习】 雪 夜 ⑴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 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 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 贼。” ⑵““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⑶““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 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⑷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 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⑸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 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 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⑹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 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 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⑺““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 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 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⑻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 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 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 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⑼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 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 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 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
第12讲 小说阅读之环境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衔接.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41:18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