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复习七年级语法之修辞 二、预习作业: 想一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在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下,出现了很多的“新词”,思考以 下出现这些词语的利与弊! 一、基础知识部分:七年级语法之词语运用 【知识梳理】 2017 年中考考纲: “使用常用词语”:考查学生根据词义、词的色彩、词类、修辞等多种知识去运用词 语的能力,考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一)实词 一、词性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物、实物、时间、方 2、动词 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表示行为、发展、判断 3、形容 等。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示形状、性质、状 词 4、数词 态。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确数词、概数词、序数 5、量词 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如尺、寸、斤,把、回、次 6、代词 1、副词 2、介词 等。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代人称、疑问、指示等。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 3、连词 4、助词 象等的词;如:从、往、在等。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 5、叹词 6、拟声 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二)虚词 二、考点 1、辨析多义词 词 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比喻义,多义词尽管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 2、辨析近义 的环境中只有一个意义,究竟是用哪种意义,要在具体环境中辨别。 近义词指不同的词语意义相近,但应用范围、语意轻重等不尽相同; 词、反义词 3、正确使用成 反义词是指词的意义相反。 成语是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是约定俗成的;成语在中考中考查较为 语 4、正确使用关 普遍。主要弄清成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关联词语有的成对出现,也有单个出现的,往往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 联词 出现。 一、辨析多义词 1、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 “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这里的河水很深。”“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 峡谷。”“这个宅院很深。” 2、引申义——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示例及分析: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3、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叫“比喻义”。 示例及分析: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 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 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 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 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 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6)“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如:经过八年的浴血 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7)“冰霜”比喻义为:神色严肃。如:他从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 近他。 (8)“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比喻义为;比喻毫无遮盖掩饰。如;殖 民者赤裸裸的残酷的掠夺,激起了当地土著民族顽强的反抗。 (9)“传声筒”本义为:话筒。比喻义为:比喻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如: 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二、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指不同的词语意义相近,但应用范围、语意轻重等不尽相同。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1.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希望──期望──渴望(轻、重)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事情──事件──事故(从大到小) 3.具体与概括不同:船──船只(具体、概括) 4.词义着重点不同:化装──化妆(装扮──打扮);才能──才华(做事能力──文 艺特长);陡峭──峻峭(坡度大而陡直──高而险) 5.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经验)──交换(礼物、意见) 6.适用对象不同:爱戴(对上)──爱护(对下) 7.词性和功能不同:突然(形,作状、谓、定语)──猛然(副词,作状语) 8.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决断──武断(褒──中──贬) 9.语体色彩不同:吓唬──恐吓(口语──书面语) 三、正确使用成语 (一)成语特点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有以下特点:①结构定型,不能拆 开使用。②意义整体,不能拆解。③形成的历史性,大多来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 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等。④字数限定,多为四个字,只有极少数少于或多于四个字。 (二)成语误用 ①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中的语素,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比喻意义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或字 面意义去解释。例如:成语“一文不名”中的“名”是“占有”的意思;“名不副实”中的“副”是“相 称”的意思;“凤毛麟角”的字面义为凤凰的毛、麒麟的角,但实际上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 或事物”。如果理解错了,使用自然会错。 ② 用错对象:即因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固定的使用对象、范围而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会误作它用。例如“文不加点、 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只能用于形容文学才 能突出;“鳞次栉比、美轮美奂”只能用于描述建筑物…… ③ 褒贬颠倒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 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 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 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 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 ④ 不合语境: 使用成语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与语境不合,会造成误用。 例如: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 目想看。句中的“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 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不合语境。 ⑤ 谦敬错位:谦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词 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他人。 成语运用中,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 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句中的“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别人 的敬意,把它用在“我”的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⑥ 前后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 的含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经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 复啰嗦。例如: 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百姓生灵涂炭、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山冈和田野上,到处 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一天天地日臻完善、暗含着不言而喻的 潜台词、众多的莘莘学子、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目前当务之急等 3.备考事项 (1)成语考查的依据主要是考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来自课内和课外。 (2)注意对或成语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3)要注意积累常用成语,了解一些成语掌故,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规律。 (4)联系生活实际从理解和运用两个角度进行训练。 四、正确使用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 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一)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而且……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二)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句子,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 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 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 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 搭配,去掉“就”) 【例题精讲】 例 1.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 情不自禁 地欢叫着。(鸟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B.舞!舞!舞!狂野的铜梁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人叹为观止。 (赞美舞动的铜梁龙美到了极点。) C.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 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添上一口,暖透心田。(形容黑芝麻 糖汁急速地往外涌。)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 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 用心裁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探 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B、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 真

docx文档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7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1 页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2 页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3 页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4 页 第4讲 语法之词语运用 讲义(含答案)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衔接.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2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40:46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