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0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02 标题解读 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答复”的意思。“谢中书”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第二个“书”即 书信。 《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03 文学常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 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常以书信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 为“山中宰相”。 04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样,可 抒情,可写景;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 05 写作背 景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就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 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06 读准字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07 语句注 原文 解 翻译 重点字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之:的。共:共同,一起。 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交:交相。俱:全,都。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彩 四时俱备。 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 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 歇:消散。颓:坠落。 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 鳞:借代,指鱼。竞:争相。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的鱼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 实:确实。自:从。 有能与其奇者。 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 08 内容详 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美”点明文章中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从仰视到俯视,写出了山的高峻,水的清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远眺,色彩,写出了石壁的五彩斑斓。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描写植物,突出勃勃生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描写动物,动静结合,早晚景色,写出了傍晚热闹景色。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议论、抒情,收束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 09 文章主 旨 通过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 10 深入解 读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含有与 谢公比肩之意,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 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4、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5、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 物和谐、完整、统一。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歇”“颓”“鳞”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 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答:(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 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 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 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 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11 词语积 累 1、古今异义 ①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③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④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2、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欲:副词,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名词,欲望,欲念。 3、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五色交辉 (辉映) 12 阅读积累 积累:读读背背——古诗词中的山和川 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⑤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⑧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3 预习检测 ”之称,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 意思是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 ) (3)五色交辉( ) (5)晓雾将歇( ) ) (2)古来共谈( (4)四时俱备( (6)夕日欲颓( ) ) ) (7)沉鳞竞跃(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水陆草木之花 A.山川之美 B.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康乐以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D.夕日欲颓 5.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自/康乐/以来,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山川/之美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五色交辉。 (2) 青林翠竹, 。 , (3)《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 8.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1-c-n-j-yc-c-n-j-yn-c-n-j-yj-c-n-j-yy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猿鸟乱鸣 (2)沉鳞竞跃 1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答案】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 是__书信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xiē) ) 夕日欲颓(xiē) tu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xiē) yù))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信) (2)古来共谈(共同) (3)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4)四时俱备(全,都) (5)晓雾将歇(将要,即将) (6)夕日欲颓(坠落) (7)沉鳞竞跃(竞相,争相) 4.D (解析:D 项中分别是“将要”和“欲望”的意思。) 5.C (解析: C 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岸石壁 (2)四时俱备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8.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 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 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c-n-j-y1-c-n-j-yc-c-n-j-yn-c-n-j-yj-c-n-j-yy 10. (1) “乱”字描绘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 (2) “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11.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用: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 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0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景方法。(重点)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作者面对困境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 02 标题解 读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抒情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承天寺:现在湖北黄冈,点明游玩的地点。 游:游玩,点明事件。 夜:点明时间。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0

docx文档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 1 页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 2 页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 3 页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 4 页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解析版.docx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8-15 18:40:1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