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小学
初中
合集
会员中心
首页
小学
初中
合集
个人中心
搜索文档
24 愚公移山 01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通过诵读,加深文意,培养文言语感。 3、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寓意。(难点) 02 文学常 识 1、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2、《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 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 道于事。 3、文体知识 (1)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 、 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2)神话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 向往。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 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 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03 朗读课 文 读准字音 高万仞 rèn 无穷匮 kuì 也 一厝 cuò 朔东 箕畚 jī běn 惩山北之塞 sè 曾 zēng 不若 孀 shuāng 妻 冀 jì 州 叩 kòu 石恳壤 荷 hè 担者三夫 雍 yōng 南 始龀 chèn 亡 wú 以应 04 课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本来在冀州南面,河阳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 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 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 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 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 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 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 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05 内容详解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的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信心)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愚公之“愚”:愚心移山的困难 ① 山之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 年事已高——年且九十; ③ 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 路途遥远——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 往返时间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⑥ 力量小——全家,孀妻遗男。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更能衬托出愚公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毅力,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 决心和勇气,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更令人佩服。 ① 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后代子孙;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 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 ②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 看出,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够完成。 4、“智叟”不“智”表现在: 他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说明他目光短浅,自作聪明。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首先,“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后代子孙 的宏伟抱负,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其次,作者在命名上: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顽固不化而命名 为“智”。这一颠倒对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此外,“公”和“叟”的称呼也很有蕴味。“公”是敬称,相当于“老 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6、以下两句话意思相近,比较二者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 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 反对移山。 智叟则是讥笑和讽刺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 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讽刺,“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嘲笑愚公。 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 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 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06 文章主 旨 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07 深入解 读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 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 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 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 “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 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 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 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 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3、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烘托的手法。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 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 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 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 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5、整体感知 第一段 故事背景:极言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移山铺垫 第二段 情节开端:提出移山主张——讨论决定运土方案——立即行动——遗男助之 ——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段 情节发展:智叟阻止——愚公驳斥——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第四段 高潮和结局:神“惧”——帝“感”——山移——神话结尾。 6、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明确】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 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 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 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 事无成。 “愚公移山精神”它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 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我们就是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08 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无陇断焉 “ 陇”通“垄 ”,高地。 2、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手指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 何苦而不平——苦 3、一词多义: 且 : 年且九十 ( 将近 ) 且焉置土石( 况且 ) 焉 :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不译 ) 无陇断焉:语气词,相当于“了” 其: 其如
24课《愚公移山》-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原卷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2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还有
6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40:17
上传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90.67 KB)
收藏
分享
最新文档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05 第五篇 长征-【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8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09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1
/
11
10 个金币
下载文档(90.67 K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10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24课《愚公移山》-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原卷版.docx
文档吗?
×
下载提示
您确定要下载
24课《愚公移山》-暑假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预习课(部编版)原卷版.docx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