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小学
初中
合集
会员中心
首页
小学
初中
合集
个人中心
搜索文档
1 对 3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年 级:八年级 授课日期 主 题 学习目标 学科教师:黄艳丽 辅导科目:语文 年 月 日 时 间 A/B/C/D/E/F段 《诗词五首》+习作:表达要得体(发言稿、倡议书、邀请函) 1.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和默写诗词,掌握赏析古诗歌鉴赏的角度和方法。 2.能够得体的表达,掌握常见应用文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 1、 互动探索 火眼金晶:你能猜出下面的画面是那几首诗吗? 【知识梳理】 原文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诗今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品档案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 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12 年(417 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 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 精神生活。 作者名片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 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 28 岁以前,由于父亲早 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 393 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 29 岁到公元 405 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 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 406 年(义熙二年)至公元 427 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 20 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 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 共有诗 125 首,文 12 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名句欣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 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诗文品读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 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 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 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 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例题精讲】 (一)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2、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真”? 1、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任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 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原文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今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作品档案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 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 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 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作者名片 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 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 《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诗文欣赏 名句赏析: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乐景写哀,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他 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2、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人们在离乱中盼望家 信之情。 表现手法: A.触景伤怀,移情于物。 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 B.一字传神。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诗文品读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 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 近,感情由弱到强,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 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例题精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 分)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2 分) 答案:1.一字传神。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一字传神。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 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 之丰富。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古诗今译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品档案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频仍,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 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 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 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作者名片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长吉体”,世称李长吉、鬼才、诗 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 多病,仅做过 3 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 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诗文欣赏 名句赏析: 首联:写景叙事相结合,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颔联: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这种黯然凝重的场 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 颈联:(场面描写)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 尾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 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升华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 诗文品读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 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思奇特,想像丰 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 意境。 【例题精讲】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 示例: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 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 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赏析颔联: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 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一典故的作用?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 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原文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诗今译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
暑假新八年级第15讲-《诗词五首》+习作:表达得体-教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20 页
0 下载
2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还有
15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32:43
上传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02 MB)
收藏
分享
最新文档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05 第五篇 长征-【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8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09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1
/
20
10 个金币
下载文档(2.02 M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10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暑假新八年级第15讲-《诗词五首》+习作:表达得体-教案.docx
文档吗?
×
下载提示
您确定要下载
暑假新八年级第15讲-《诗词五首》+习作:表达得体-教案.docx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