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1 同步练习(含答案) 【巩固训练 1】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共 8 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19、诗中描写 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0、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巩固训练 2】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的诗人 。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 的心情。 3.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 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 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 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 分) 答案: 一、 1.唐,王绩;2.孤独抑郁 3.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 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 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 赏识和重用。(1 分) 4.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5.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 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 分) 6.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 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 山村秋晚图。(答对手法 2 分,分析 2 分) 7.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 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巩固训练 3】 一、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 贯通.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 你的看法。 9.“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4 分) 答案: 1. C;2. B;3.岳阳楼、滕王阁;4. 寂寞、惆怅 5.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7.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 8.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 思乡之情。 9.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 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 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巩固训练 4】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 分) 2.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 , 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 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4.下列各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 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 色。 5.“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6.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7.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9.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 分) 1.诗人自己 2.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3.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4. D 5.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 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6.“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7.燕然 8.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 分) 9.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 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 【巩固训练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答案】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 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 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 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机构专用】 《唐诗五首》1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辅导(15018893).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27:13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