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小学
初中
合集
会员中心
首页
小学
初中
合集
个人中心
搜索文档
专题 10诗歌鉴赏 过关训练 一、【北京市朝阳区 21-22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 《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首先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极言塔的①______,登上飞来峰 顶的这座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用“②______”的典故, 表现了诗人③______。 11. 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如此。请简要解释它们后来衍生的意 义。 【答案】10. ①. 高峻 ②. 浮云 ③. 答案示例:坚定的理想和远大的报负 11. 苏轼诗:要认识事物 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王安石诗:掌握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之高峻。 “不畏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作者根本就不怕那些奸邪小人阻挡自己变法图 新。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已经站在了最高处。“不畏”一 词,直接表现了诗人坚定的理想和远大的报负。 【11 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 的 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 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 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 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 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告诉我们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 得远吗?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 的假象迷惑。 二、【北京市顺义区 21-22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这首诗,开篇两句写的是远望泰山,以问答的形式,展现泰山①_____的气势;接下来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近望,写出了泰山②_____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则是细望: 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长时间细望以至眼眶似有决裂。结尾两句写出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 登上泰山山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体现了诗人③_____的精神风貌。 (2)古诗中经常借“云”来表达不同 的 情境或情感。这首诗中画线句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写到了“云”。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首诗中作者借“云”分别表达了怎样 的情境或情感。 【答案】(1) ① . 雄伟阔大 ②. 巍峨秀丽 ③. 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大地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以距 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 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用一个“割”字,突出泰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巍峨秀丽的形象;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 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 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 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 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 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生动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 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三、【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21-22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7. 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6.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 一般。 7.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落红”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解析】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解答时根据句意和自己的理解用流畅的话语把他写出来即 可。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答要结合诗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是: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句中 把自己比喻成“落红”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即使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 四、【湖北省黄冈市 21-22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②成古丘。 三山③半落青天外,二水④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747 年)诗人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诗人流放夜郎 遇赦返回后所作。金陵,今南京,三国时期的吴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定都, 故有“六朝古都”之称。②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 时豪门世族。③三山:山名。④二水;一作“一水”。 18. 【乙】诗颔联描绘了金陵城什么样的景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19. 【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典故?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8. 描绘了金陵城物是人非、繁华不再(或:昔日繁华宫殿破败荒芜,豪门世族已成荒冢古丘) 的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世沧桑的感慨。 19. 都运用了以“浮云”喻指奸邪小人的典故。【甲】诗“不畏浮云”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决心;【乙】诗以“浮云能蔽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或:不受重用、 壮志难酬)的悲愁。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乙诗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意思是: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 族已成荒冢古丘。描绘了昔日繁华宫殿破败荒芜,豪门世族已成荒冢古丘的景象。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 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 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 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此联抒写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世沧桑的感慨以及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以及诗人情感的抒发。 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浮云”这一典故,古人常用浮云蔽日来比喻邪臣蔽贤。 甲诗中 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如今我 站在最高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王安石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 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 放眼大局和长远。也暗含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乙诗中 的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 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 的。“长安不见”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 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 远。 五、【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 21-22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首诗都写诗人登高望远,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中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 而仕途得意的王安石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自己抱负不凡、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以及大 无畏的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需要理解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登幽州台歌》: 诗歌的大致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
专题10 诗歌鉴赏 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与暑假复习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部编版)(解析版).docx
初中
>
八年级
>
语文
>
文档预览
17 页
0 下载
2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还有
1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8-15 18:25:47
上传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83.47 KB)
收藏
分享
最新文档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7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05 第五篇 长征-【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11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
专题12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解析版).docx
专题08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10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09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原卷版).doc
1
/
17
10 个金币
下载文档(183.47 K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10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专题10 诗歌鉴赏 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与暑假复习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部编版)(解析版).docx
文档吗?
×
下载提示
您确定要下载
专题10 诗歌鉴赏 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与暑假复习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部编版)(解析版).docx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