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g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 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 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都能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如大多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需要摄 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3.1978 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郎在英国出生,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 珠是在 1988 年诞生的,缔造她的教授是张丽珠。 4.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 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识记显微镜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对照课本 P10 页) 暗时:用凹面镜 反光镜 3.调节光线的强弱有两个 亮时:用平面镜 暗时:用大光圈 遮光器 亮时:用小光圈 4.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切片标本、 观察、收镜。 1 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偏左的地方。如果镜头上有灰尘, 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来擦拭。 ②对光:(转-调-转 可记为 2 转 1 调):转动转换器,是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物镜前 端距载物台 1 厘米左右)。然后调遮光器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一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 反光镜,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亮圈,叫做视野。 ③放置切片标本:(放-压-降) 注意下降镜筒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至物镜接近标本。 目的:防止压碎标本损坏镜头。 ④观察(看—升—调) :左眼瞄准目镜,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是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能 看清物像为止。如果物像不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从目镜内看到的物 像是放大的倒像。 补充重点: A.如果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物像偏哪向哪移动装片。如物像在视野左上方, 就把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B.放在显微镜上需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的、透明的。 C.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D.用低倍镜对光,用低倍镜寻找物像。 E、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该怎样操作? ②转动转换器 ①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③调节光线 (怎样调节?)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F、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 目镜 物镜 玻片标本 G、调节光线的结构是什么?光线强、弱时怎样调节? 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 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g 光圈、凹面镜 ⑤收镜: 5.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6. 科学探究实验中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1) 单一变量原则 ;其余变量相同且适宜 (2) 对照实验原则 。 (3)重复实验原则 求平均值的目的:防止 实验误差,让实验数据更准确。 7.了解常用的三种标本: 切片 、 装片 、 涂片 。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 都有生物的生存。 2.环境因素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除这个生物本身以外的其他 生物所构成的因素。 3.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4.在沙漠里生活的植物,根系发达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 5.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主要是受到空气(或氧气)的影响。 6.高原上的人红细胞多主要是受到空气(或氧气)的影响。 7.大雁南飞主要是受到温度的影响;影响菊花深秋开花的原因是 日照(短) 8.澳大利亚政府从中国引进蜣螂,不仅解决了草场的粪便堆积 问题,而且还改良了草原的 土壤。 9.澳大利亚的牛和蜣螂的资料说明 生物 能够影响 环境 。 10.生物和环境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相互间的影响,还表现在生物对它所生存的环境的适 应 。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 形态 和 结构 方面,还表现在 生理 和 行为 方面。 1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给你一个例子能准确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种内斗争 (1)种内 种内互助 捕食 (2 种间 种间互助 寄生 竞争 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g 第 3 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最重要的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适有机物的是绿色植物,因此把它们称作生产者。它们为动 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非生物成分:阳光 空气 水 土壤等。 生态系统 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生物成分 消费者:人和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4.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因此把它们称作消费 者。由此可以看出,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的是绿色植物,而动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又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都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因此把它们称作分解者。 5.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沼泽。每年产生氧气量最多的生 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 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9.科学家将实验基地命名为“生物圈Ⅱ号”,其目的是为了和地球上的生物圈进行对照。由 此实验可见,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 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1、光合作用的概念: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 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在这个 过程中还放出氧气,科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 叶绿体(场所) (产物) 光合作用的实质:(1) 物质 的转变:即 无机物 转变为 有机物 (2) 能量 的转变:即 光能 转变为 。 化学能 。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场” 。绿色植物 所有含叶绿体的器官在光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 器官。 3、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花草长时间放在黑暗 处会死、小麦灌浆时遇到长期阴雨会减产的原因) 同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也 是动物和人所需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及其原因:(将几个步骤顺序及目的牢记)P53 页 ①将一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尽。 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g 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加紧,目的是为了做对照,然后将这盆天竺葵移到 阳光下照射 3~4 小时。 ③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叶片的叶绿素褪去,酒精易燃,隔水是为了安全! ④清洗叶片 ⑤将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酒,目的是通过观察叶片哪部分变成蓝色,以检验淀粉 的存在。产生淀粉的部分变蓝,未产生淀粉的部分不变蓝。 ⑥观察现象:遮光部分: 不变蓝 ;未遮光部分: 变蓝 。 ⑦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5、绿色植物所有含 叶绿体 的器官在 光 下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 叶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 器官。叶肉细胞中的 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结构 1.表皮(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2.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3.叶脉(导管、筛管) 6、光合作用的意义?参考 P58 页。 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2)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照。 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g (3)解释植物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抽穗期遇到阴雨天气会减 产的原因。 7、植物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在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的特点:①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的表面积;②成熟区有导 管。 根尖结构: 8、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分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 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土壤中的无机盐也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再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9、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的无机盐是:含 氮(长叶)、 磷 (长果)、 钾(长茎) 的无机盐。 缺少不同的无机盐植物会出现不同的病状,(参见课本 98 页的三幅图片) 。 缺磷肥:叶、茎呈现紫红色的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 缺钾肥:植株不高。 10、植物根的作用:①固着植物体,使茎能够挺立。②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植 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贮藏、繁殖等功能。 11、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 制成植物培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是无土栽培。

pdf文档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初中 > 七年级 > 生物 > 文档预览
5 页 3 下载 16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第 1 页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第 2 页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第 3 页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第 4 页 苏科版七上生物期中复习题纲.pdf 第 5 页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05-19 16:31:31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