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动点问题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绝对值方程 教师备课提醒:由于绝对方程会以“解普通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所以授课老师在讲解本部分内容 时候根据班级情况复习普通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含绝对值的一次方程的解法 ⑴形如 ax + b = c ( a ≠ 0 )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当 c < 0 时,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此时方程无解; b ; a −c − b c−b c 或 ax + b =−c ,解得 x = ③当 c > 0 时,原方程变为 ax + b = 或x= . a a 0 ,即 ax + b = 0 ,解得 x = − ②当 c = 0 时,原方程变为 ax + b = ⑵形如 ax + b = cx + d ( ac ≠ 0 )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根据绝对值代数意义将原方程化为两个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 cx + d ) ; 第一级(上) ·动点问题·短期班·教师版 1 ②分别解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 cx + d ) . ⑶形如 ax + b = cx + d ( ac ≠ 0 )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 cx + d ≥ 0 ,求出 x 的取值范围; ②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将原方程化为两个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 cx + d ) ; ③分别解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 cx + d ) ; ④将求得的解代入 cx + d ≥ 0 检验,舍去不合条件的解. 例题赏析 【例题1】 2 ,则 x = ⑴若 x + 5 = 4 ,则 x = ⑵若 3x + 1 = 【解析】 【例题2】 【解析】 【例题3】 【解析】 . . 1 1 1. ⑶解关于 x 的绝对值方程: 1 − 2 x − = 3 6 5 9 5 ⑴ x = −3 或 x = −7 ;⑵ x = 1 或 x = − ;⑶ x = 或 x = − 3 4 4 ⑴ 2x + 3 = 4 − x ; ⑵ −3x + 2 = 3 + x . 1 1 5 ⑴ x = 或 x = −7 ;⑵ x = − 或 x = 3 4 2 . ⑴若 5 x + 6 = 6 x − 5 ,则 x = ⑵解方程 4 x + 3 = 2 x + 9 . ⑴ 11 ; ⑵解法一: 3 0 得 x = − ,将数分成两段进行讨论: 令 4x + 3 = 4 3 3 ①当 x ≤ −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 x − 3 = 2 x + 9 , x = −2 在 x ≤ − 的范围内,是方程 4 4 的解. 3 3 ②当 x > −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 x + 3 = 2 x + 9 , x = 3 在 x > − 的范围内,是方程的 4 4 解. 综上所述 x = −2 和 x = 3 是方程的解. 解法二: 9 依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 2 x + 9 ≥ 0 ,即 x ≥ − .原绝对值方程可以转化为 2 ① 4 x + 3 = 2 x + 9 ,解得: x = 3 ,经检验符合题意. ) x = −2 ,经检验符合题意. ② 4 x + 3 =−(2 x + 9 ,解得 综合①②可知 x = −2 和 x = 3 是方程的解. 2 第一级(上) ·动点问题·短期班·教师版 题型二:数轴上动点问题 思路导航 1.数轴上两点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分别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②两点间的距离= 右端点表示的数 − 左端点表示的数。 例如: a,b 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 b − a ,也可表示为 a − b 或者 b − a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满足左减右加,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 a,向左运动 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 b ;向右运动 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 a + b 。 3.线段中点坐标:如上图,线段 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a+b 2 4.解绝对值方程例如 10 − 19t =4t + 7 . 例题赏析 【例题4】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三点 A、B、C,若 AC=120,点 B 为线段 AC 的中点,且点 C 对应 的数为 40. (1)点 A 对应的数是_______;点 B 对应的数是_______. (2)动点 P、Q 分别从 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 R 从 A 出发向右运动, 点 P、Q、R 的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每秒、5 个单位长度每秒、1 个单位长度每秒. ①当点 Q 追上点 P 时,求此时点 R 对应的数是多少? ②若点 M 为线段 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运动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RN? (2014 年育才期末第 30 题) 【解析】 ⑴ −80 ; −20 −80 − 2t ; q=40 − 5t ; r = −80 + t ⑵① p = 若点 Q 追上点 P, 则 p=q,即 −80 − 2t = 40 − 5t ,解得 t = 40 当 t = 40 ,则 1 3 −80 − t ; n = t ②m = 2 2 1 3 MR =m − r =− t − 80 + 80 − t = t 2 2 RN =r − n =−80 + t + 20 + 2t =−60 + 3t MR=RN 第一级(上) ·动点问题·短期班·教师版 3 3 即 −60 + 3t =t 2 40 3 【例题5】 如图,A、B、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BO=3,AB=2BO,5AO=3CO. (1)写出数轴上点 A、C 表示的数; (2)点 P、Q 分别从 A、C 同时出发,点 P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 动,点 Q 以每秒 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 为线段 AP 的中点,点 N 2 在线段 CQ 上,且 CN= CQ.设运动的时间为 t(t>0)秒. 3 ①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N 两点到原点 O 的距离相等? 解得: t = 40 或 (2014 校级期末) 【解析】 ⑴点 A、C 表示的数分别是﹣9,15; ⑵①m=t﹣9,n=15﹣4t; ② OM = m − o = −9 + t ON = n − o = 15 − 4t ∵ OM = ON ∴ −9 + t = 15 − 4t 24 5 24 ∴t=2 秒或 t= 秒时,M、N 两点到原点 O 的距离相等. 5 如图,已知 A、B、C 是数轴上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 −10 ,2,6,点 O 为原点,动点 P、 Q 分别从 A、C 出发,分别以每秒 6 个单位和 3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 为 解得: t = 2 或 【例题6】 AP 的中点,N 在线段 CQ 上,且 CN= 1 CQ,设运动时间为 t ( t > 0 ). 3 (1)求点 M、N 对应的数(用含 t 的式子表示). (2) t 为何值时,OM=2BN. (3)若点 P 运动到点 B 后,点 P 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但点 Q 立即以每秒 3 个单位 的速度掉头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当点 Q 到达点 C 后点 P、Q 同时停止运动. 从点 Q 掉头开始到停止运动, MB 的值改变吗?如果不改变,请求出这个值;如果改变请 CQ 说明理由. (2014 年西大附中期末) 4 第一级(上) ·动点问题·短期班·教师版 a + p −10 + (−10 + 6t ) = = 3t − 10 2 2 1 n − c = CQ 3 ∴n= 6 + t 【解析】 ⑴ m= ⑵ OM= m − o = 3t − 10 BN=n-b = t + 4 ∵ OM=2 BN t 4. ∴ 3t − 10 =+ 2 或 18 5 2 综上所述: t = 或 18 . 5 解得: t = 3t − 10 = −4 , ⑶ t = 2 时,P 到达 B 点,此时 m = q = 3t + 6 = 12 , Q 掉头需要用 2 秒返回 C 点,在整个过程中,M 始终在 B 点左侧, MB =2 − ( 3t − 10 ) =12 − 3t , CQ = 12 − ( t − 2 ) × 3 − 6 = 12 − 3t , MB 12 − 3t = = 1. CQ 12 − 3t 题型三:面积问题 例题赏析 【例题7】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B=12 厘米,BC=6 厘米,点 P 沿 AB 边从点 A 开始向点 B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 Q 沿 DA 边从点 D 开始向点 A 以 1 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 果 P、Q 同时出发,用 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 (1)如图 1,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AQ 的长度等于线段 AP 的长度? 1 ? 4 (3)如图 3,点 P 到达 B 后继续运动,到达 C 点后停止运动;Q 到达 A 后也继续运动, 当 P 点停止运动的同时点 Q 也停止运动.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AQ 的长度等于线段 CP 长度的一半? (2014 校级期末) (2)如图 2,当 t 为何值时,AQ 与 AP 的长度之和是长方形 ABCD 周长的 【解析】 ⑴由题意可得:QD=tcm,AQ=(6﹣t)cm,AP=2tcm, 第一级(上) ·动点问题·短期班·教师版 5 则 6﹣t=2t, 解得:t=2; ⑵由题意可得:QD=tcm,AQ=(6﹣t)cm,AP=2tcm, 则 6﹣t+2t= ×2×(6+12), 解得:t=3; ⑶由题意可得:AQ=(t﹣6)cm,CP=(18﹣2t)cm, 1 (18﹣2t), 2 解得:t=7.5. 则 t﹣6= 【例题8】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B=8cm,BC=6cm,点 E 是 CD 的中点,动点 P 从 A 点出发, 以每秒 2cm 的速度沿 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 E.若设点 P 运动的时间是 t 秒, 那么当 t 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 10? (2013 重庆校级期末) 【解析】 图1 图2 解:①如图 1,当点 P 在 AB 上,即 0<t≤4 时,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图3 ∴AD=BC=6,AB=CD=8. ∵AP=2t, ∴S△APE= 1 ×2t×6=10, 2 5 解得 t= . 3 ②如图 2,当点 P 在 BC 上,即 4<t≤7 时, ∵E 是 DC 的中点, ∴DE=CE=4. ∵BP=2t﹣8,PC=6﹣(2t﹣8)=14
【领先课程 期末复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压轴题专项复习:动点问题(pdf版)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13 页
3 下载
24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admin 于 2022-12-28 11:54:08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