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20 分。 1.考古工作者从北京人遗址发掘了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烧骨、灰烬,最厚的灰娱层厚度达 6 米。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①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能长时间使用火 ③能饲养牲畜 ④会制作陶器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他们是 粟遗存 A. 北京人 钻孔石斧 半地穴式房屋 鱼纹彩陶盆 B.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3.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 炎帝 B. 黄帝 C. 炎帝和黄帝 D.蚩尤 4. 《史记卷四•周本纪》中记载:“周本纪》中记载:“(武王)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 曰齐。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材料中不能说明的是 A. 周初实行分封制 B.分封的对象是功臣和亲属 C.诸侯要向天子进贡 D.周初在边疆建立了许多诸侯国 5.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等特点著称于世。我国现存 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 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小篆 D. 隶书 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 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 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水利工程的修建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广 8. 据《华阳国志•周本纪》中记载:“蜀志》记载:“水早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记载中描 述的应是 A. 都江堰 B.三峡 C. 长城 D.灵渠 9.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 历史发展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10. 西汉初年至武帝时期,诸侯王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如用真车马殉骤;武帝之后, 诸侯王墓规模大不如前,真车马殉葬现象消失。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休养生息的推行 C.“推恩令”颁布 ”颁布 B. 设置“十三州部” D.诸侯王财力不足 11.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墓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2.小明想从东向西沿“丝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 长安→河西走廊一西亚一欧洲 B. 河西走廊一西亚一新疆一欧洲 C.长安→西亚一河西走廊一欧洲 D.河西走廊一长安一西亚一欧洲 13.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行省制度的建立 14.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 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5.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 发明了纸张 B.改进了造纸术 C. 发明了地动仪 D.发明了“麻沸散” 16.如图的历史手抄报设计,其空白框中填写的标题应为 A.长平之战 B.视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7.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民的 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北方经济的发展 B.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南方人口的减少 1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 年),西晋都城 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诗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 就刮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东汉医学家华被尊称为“医圣”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 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0.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 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 如图教材目录 横线处应填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9 分,第 23 题 11 分,计 30 分。 21.(10 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 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物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 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哪位人物的至理名言,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图二人物 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4 分) (2)材料二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试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出现这种 现象的原因。(2 分) (3)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深 远影响?(2 分) (4)材料二、三反映出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指出他们的共同目的。(1 分) (5)综合上述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正确的态度?(1 分) 22. (9 分)交往、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 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 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这条道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 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得……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忘饥。……渔盐杞样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什么?(1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道路”名称及开辟道路的关键人物。概括这条道路的作用。 (3 分) (3)对比材料三、四,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3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2 分) 23. (11 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 邑大治。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商君列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難,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都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 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 人足”?这次改革有何影响?(4 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秦 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2 分)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颁布 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据材料指出诏令”颁布 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 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作用。(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 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 1-5:ADCCA 6-10:ADADC 11-15:CACDB 16-20:DBBAD 二、材料题 21. (1)人物:老子;(1 分) 思想主张: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1 分) 学派:儒家;(1 分) 核心思想:“仁”。(1 分) (2)历史现象:百家争鸣:(1 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 分)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懦术”。(1 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或懦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影响深远)(1 分) (4)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1 分) (5)态度: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言之 有理即可)(1 分) 22. (1)方式: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1 分) (2)名称: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1 分) 人物:张寨:(1 分)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 分) (3)变化:江南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2 分)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1 分) (4)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2 分) 23. (1)改革:商鞅变法;(1 分) 措施: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宇多的可免除采役:(1 分)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1
当前文档正在转换中或不支持在线预览,如需阅读文档内容,请下载原文档
- 文档大小: 285.67 KB
- 文档格式: docx
- 文档页数: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金币: 5
- 浏览次数: 195
- 收藏次数: 0
- 评论人数: 0
- 文档评分: 3.0分
- 分享达人: admin
- 分享时间: 2022-12-28 11: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