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6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常见的考点 ①把握文言虚词; 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 ③翻译文言语句; 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 ⑥问题探究能力。 (二)常见的题型 1.字词解释。 2.词义辨析。 3.断句停顿。 4.句子翻译。 5.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 6.写法探究。 7.比较辨析。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 (三)解题的策略 1.读原文,更要熟记课后的注释,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翻译课内文言文的每一句话,保证句子翻译通顺、准确。 3.注意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中隐含的信息,巧用地利用这些信息去解答好题目。 一、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归类(复习识记用)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一、《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 .远方来(从 ) 3.人不知 .而不愠 .(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 ..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真诚,诚实) 7.传 .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 .(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 .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14.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 .其忧(忍受) 16.知 .之者 .不如好 .之者(懂得) (代词,……的人) (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 .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 ...饮水 .(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 ...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 .我如浮云(对于)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22.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 子在川上 ..曰(河边) 25.逝 .者如斯 .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 .昼夜(舍弃) 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 .志(忠实,坚守) 30.切问 ..而近思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 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 ..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 ..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 .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 ..而从 .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 ..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不译) 3.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 (得到)乐:不亦乐 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 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中了。 二、《咏雪》 (一)重点注释 1.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2.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似:相似,像。 7.差(chà):大致、差不多。 8.拟:相比。 9.未若:不如,比不上。 10.因:由于。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 8 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 雅量等 36 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 咏雪的才能。 【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 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 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 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迁移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重点注释 1.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3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4.时年:当时的年龄。 5.戏:嬉戏,玩耍。 6.客:客人,指朋友。 7.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8.委:丢下、舍弃。 9.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10.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无信:不讲信用。 12.引:拉。 13.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三)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四)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 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 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 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 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 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 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迁移运用】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 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 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1)王冕四岁作画;(2) 曹植七岁作诗;(3)甘罗十二岁做宰相;(4) 司马光砸缸。 四、《狼》 (一)字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止 .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缀行 ..甚远(紧跟) 屠惧 .,投以骨(惧,害怕。以,用) 两狼之并 .驱如故(一起)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 顾 .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场主积薪 .其中(柴草) 苫蔽 ..成丘(覆盖、遮蔽) 屠乃奔倚 .其下,弛 .担持刀(倚,靠。弛,卸下)眈眈 ..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 .(离开) 其一犬 .坐于前(像狗一样) 目似瞑 .,意暇 .甚(瞑,闭眼。暇,
专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知识归类)(解析版).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39 页
0 下载
4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7-18 18:00:58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