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阅读导读 一、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 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有《长河》、 《边城》等小说。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书中含有大量 作者所见所闻,感悟等。书中对于湘西河道景色描写,确实精彩,本地人粗话的收录也很写 实,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也符合如今的价值观。 本书中的既能各自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有其内涵及要表达的深刻意义。有的含有尖锐的 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而有的有文明与堕落的关系。 二、内容与故事梗概 1.《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讲述了沈从文先生的一个老朋友的琐事。这个朋友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戴着一顶价值“48 元的水獭皮帽子”。在这顶帽子下,是一个被认为是英 雄亦是坏蛋的“梁子”上出身的人物。他有着兵痞的豪气与匪气,25 岁便有 40 多个女人的 胸膛被他亲过,十几年后依然还去看“更好的册页”;他语言粗蛮却精妙丰富,他就是一本 活生生的大字典,对于湘西的社会,他比县衙里的“包打听”知道的还清楚;他粗鄙莽撞但 却对字画“风雅”有加,于是特别喜欢“我”来辨别字画的真假……,“为人性情又随和又 不马虎,一切看人来,在他认为是好朋友的,掏出心子不算回事;可是遇着另外一种老想占 他一点儿便宜的人呢,就完全不同了。 2.《桃源与沅洲》:由《桃花源记》写起,通过这篇文章在人们心中的广大影响引出 现实中的桃源的风土人情。通过对现实中桃源的环境、人文景观等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现 实生活的残酷、严峻,使得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在作者的笔下一点点被破坏,最终回归到 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 3.《鸭窠围的夜》: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 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本文是根据作者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而写的,是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独 异的人生形态。湘西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地交界处,山川秀 美,民风淳朴,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艰辛。沈从文作为有着苗族血统的湘西作家,用一支有 灵性的笔,突出地表现湘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浸润着原始民风的特殊人生形式,描绘 了湘西下层人民永远用血泪打发日子,世代相沿的悲苦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他们为生存、为 实现其人生权利与尊严所作的努力。 1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4.《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描写的是作者行近沅陵时前后数小时所见所闻所感。除 有关沅陵地方特征的一般介绍外,有三件事:长滩上船只遇险、一位拉纤老人的固执倔强、 河边村寨的声音与影像。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写,也有村寨风情的写意, 且无论叙事写景,虚实相间。文章的厚重与卓尔不群之处,全在作者触景所生之情。作者将 这些曾经与自己生命不可分并为之梦魂牵绕的日常人生小景,纳入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空间予 以观照。于是,透过这些日常琐屑、透过文章所述那位拉纤老人为争执一分钱得失表现出来 的固执与“狡猾”的表象,下层人民生存的艰辛与生命庄严并存的人生本质,便获得凸显。 经由具象到抽象,所述人事,已不仅仅是沅陵地方人生哀欢的写实,而成为整个民族数千年 人生哀欢的缩影。然而,与史籍所载“另一时代另一群人”“相斫相杀”的另一种“历史” 相比,这数千年如一日的恒常人生哀欢——一部民族的真正历史,却被历史所遗忘。由此而 生成的“无言哀戚”——一种超越对下层人民“同情”层面的人生悲悯感,化为作者心灵深 处迸发出来的情感音响,在冥寂的历史空间里回荡。 5.《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这部散文集创作于 1934 年,是沈从文循了由下 游至上游的回乡路程,边回忆、边对照地写下来的,通过景物印象与人事哀乐,写出了湘西 人的生活方式。 故事里的水手和妓女对读者来说也算是老面孔了,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沈从文各种体 例的文字中。然而,这个水手和妇人带给我们的却不光是熟悉的面影,他们身上还有某种特 殊的气息让我们矍然神往。是什么样的气息呢——多情。 沈从文从来就喜欢把他的目光锁定在一些无名小卒身上,以温婉细腻的文字将深藏于他 们内心的挚情展露于世人眼前。 6.《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 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 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我们”在船上漂泊了十二天,在这十二天的相处中,“我”了解 到水手的工资极低。“我”请他们喝酒,给拦头的水手钱,让他上岸去,结果他却给“我”买回 了橘子,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还写了码头的从繁荣到衰败,突出了社会经济萧索,人们生活贫困。 7.《箱子岩》: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经历和不同的感受。 次 事件 时间 第一 十五年 观看 前端午节 自 然 景物特点 鲜艳、 明丽、神秘 气 氛 感 情 感 受 热闹、 热情地 (1)感叹民族文化旺盛持久 欢快 赞美 赛龙舟 的生命力。 (2)感叹乡民们与世无 争、自然淳朴的生活。 2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第二 十五年 寒冷、 在一 后十二月七 破败、单 家 小 饭铺 号过年前夕 调、萧条 次 冷寞、 死气沉沉 深深的 忧虑 (1)感叹乡民继续过着简单 而充实的日子。 (2)感叹人的生命 与自然融为一体。 (3)为受到外面 里 , 遇见 世界玷污的乡民的精神世界感到 一 个 跛脚 深深的忧虑。 青年 在作者眼里跛脚青年“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跛脚青年的所作 所为显示了湘西人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作者借这个人物来批判外界社会日益败坏的世风 对淳朴乡民的侵蚀与毒害。 8.《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矿工于七年前的一个深夜,杀了一名 哨兵沉尸煤井,然后落草为寇做了土匪。在防军与土匪对峙的时候,五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军 官,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用计捕捉了矿工出身的土匪头子。而最后这个土匪头 子谎称自己还有枪械在矿井旁,邀他们随自己去取。趁着大家翻找枪支的时候,土匪头子便纵 身跃进煤井中自尽。那正是当年他夺枪杀人后抛尸的井口。 9.《老伴》:是作者沈从文对自己 17 年前所见所闻的叙写。两个老伴不同的命运却又相 同地埋葬在自己的回忆里,那种叹息的历史与无奈的遥望,都在这篇文章里渲染得淋漓尽致。 作者首先通过记叙两次在泸溪县的经历,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时间轮回的残酷 的思考。对乡土的热爱,期盼湘西人民用“橹歌”的精神和热情,重新装扮生活的主题。文 章通过叙述了作者 17 年后再次回到湘西泸溪县的所见所闻,在平静的叙述中,写出了湘西 特有的风土人情,对其中透露出的人事沧桑深感惆怅。作者再见老伴,并引起感慨与思索。 10.《虎雏再遇记》:写一个野性十足的青年,“小豹子”八岁的时候,就用石头打死了 人,逃亡在外,后到上海,我想帮他,让他读书,可是在上海又因打伤了人,逃到了湘西, 当兵了,在战场上也很勇敢。他们行船,遇到一个军人很蛮横,等船靠岸,他一个人悄悄的 打发那个军人一顿,像没事一样回来了,这就是发挥人的生命力量。 11.《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三件事来叙写这个爱惜鼻子的 朋友“印瞎子”。第一件事是踢球,写出了他对踢球的痴迷喜爱;第二件事是言志,他认为自己 长这个鼻子是有福气的,甚至可以做皇帝;第三件事就是在过渡时赖账。通过这三件事写出他 极度爱护自己的鼻子,刻画了一个乐观、自我而又幽默的形象。 12. 《滕回生堂的今昔》 :文章讲的是凤凰当地的一位滕姓土医生,沈从文因幼时患疳 疾,所以按算命人言,拜给滕医生做干儿子,用草药调制。他聪明能干,有着武学精神。但 3 更多资料加V:zmc1406 是当“我”后来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地方,才发现干爹死了,他的孩子生活也很贫困。桥头的变 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战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艺术特色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抗日前后两次还乡所写,其文可以说是他的自传,也可以说代表 了沈从文散文的最高艺术成就。 1.描写的人、事、景、物融于一体又不失其自然风韵 沈从文不但在神秘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中写出了湘西的社会悲哀,使人强烈地感受到 湘西人特有的色彩:而且其对现实人生的横向描写与对湘西历史的纵向叙述交相辉映,谱写 了曲曲有千般风情的生命协奏曲,一幅幅湘西生命长河的不尽悲欢图。湘西的山川景物、民 俗风情、地理物产、人事现状历史事变、原始遗迹在作品中不断地闪现,给我们展开了一幅 幅山川景物的连轴画卷。作者根据不同特点画出了湘西山光水色的神韵,真可谓“满眼是诗”。 另外,作品还详尽地介绍了湘西各地的物产:地面有满山的药材,地下有各种矿藏。湘西富 饶的物产与黑暗社会的腐朽、人民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湘行散记》紧扣湘西社会人生这一特点,写出了一个 真真实实的湘西以令人目眩的事 变揭示湘西人特有的民性,但是湘西人并不拒绝人生的平凡。从平凡的人生现象中见出其中 的诗意蕴含,正是《湘行散记》的最精彩部分:些常见的人生片断,一种人生景观的瞬间呈 现,表现出湘西底层人民的精神气质,真实再现了湘西的现实人生。 2.《湘行散记》是作者灵魂深处的感情喷发 沈从文的散文之所以有个性,是因为他的作品浸透了他从生命底层所喷发出来的深情, 微笑中含着哀痛,微凉里夹着忧郁,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美学风格。在体现着沈从文这种打 情美学风格的散文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作者对湘西从整体上拥有的乡上悲悯感,是作者内 心沉痛感慨的情感浪潮。在这些以乡土为题材的散文中,作者以湘西底层人民的悲欢为悲欢, 伴着血和泪汩汩而出。 沈从文走的是一条漫长孤独的人生之路, “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可以是皆从孤独 中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反映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更多的则是长期被压 迫的少数民族。这种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孤独感,它在主体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己被压迫命 运的强烈申述,这种立足于民族命运的孤独感、悲壮苍凉,产生了巨大撼人心魄的力量。 四、名著《湘行散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湘行散记》是 (作者)的一部 2、《湘行散记》 以 “线”,以 展开了一幅 的 集。共收录 篇散文。 为“点” ,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 山水长卷。沈从文出生在湘西,成长在湘西,凭着亲身的见闻写成 ,文中不仅浸透了作者 的 除了水手,还有 的 感 情 , 还 寄 托 了 他 。作者回乡走是水路,一路上的见闻都与水边人物有关,书中写到的人物 等。在这些卑微的人物身上,寄寓了作者对人性的庄严 思考。 4 更多资料加

pdf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3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第 1 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第 2 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第 3 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第 4 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选读《湘行散记》导读.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7:52:22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