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有理数与无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分类: 考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0”的作用: 作用 举例 表示数的性质 0 是自然数、是有理数 表示没有 3 个苹果用+3 表示,没有苹果用 0 表示 表示某种状态 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界点 00 C 表示冰点 0 非正非负,是一个中性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考点诠释:(1)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 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2)目前常见的无理数有两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 如:1.313113111……(相邻两个 3 之间 1 的个数逐渐增加) .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考点诠释:(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 数,如  . (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考点诠释:(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  ”号即可. (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  ”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 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 5.绝对值: (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 是 0. 数 a 的绝对值记作 a . (2)几何意义:一个数 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1 考点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法则: (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 (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 0 相 乘,都得 0. (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 a÷b=a· 1 (b≠0) . b (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 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 0.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考点诠释:“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 (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 -[+(-3)]=3. (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 中积的符号,例如: (-3)×(-2)×(-6)=-36,而(-3)×(-2)×6=36. (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 2 3 数为偶数,则幂为正,例如: ( 3)  9 , ( 3)  27 . 2.运算律: (1)交换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 ①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考点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数轴比较法;(2)法则比较法: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 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作差比较法.(4)作商比较法; (5)倒数比较法.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 n 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表示成 a  10 的形式(其中 1  a  10 , n 是正整数),此种记法 5 叫做科学记数法.例如:200 000= 2 10 . 第二章 整式加减 【考点梳理】 考点一、整式的相关概念 1.单项式:由数字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 项式. 考点诠释:(1)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 (2)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考点诠释:(1)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次数是 n 次,有 m 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 n 次 m 项式. 3. 多项式的降幂与升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降幂排列.另外,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 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考点诠释:(1)利用加法交换律重新排列时,各项应带着它的符号一起移动位置; (2)含有多个字母时,只按给定的字母进行降幂或升幂排列.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考点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 是同类项. 考点诠释:辨别同类项要把准“两相同,两无关”: (1)“两相同”是指: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2)“两无关”是指:①与系数无关;②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考点诠释:合并同类项时,只是系数相加减,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保 持不变. 3.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 都不改变;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 要改变. 4.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添括号后,括 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 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考点三、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 ( m,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 加. ( m,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2.幂的乘方: (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幂的除法: ( a ≠0, m,n 为正整数,并且 m 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5.零指数幂: a  1 a  0  .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 1. 0 考点诠释: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还可以表示多项式;灵活地 双向应用运算性质,使运算更加方便、简洁. 3 考点四、整式的乘法和除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 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 m(a  b  c)  ma  mb  mc ( m, a, b, c 都是单项式).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 积相加.即  a  b  m  n   am  an  bm  bn . 考点诠释: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前面的“+”“-”号是性质 符号,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各项的结果,要用“+”连结,最后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根 据多项式的乘法,能得出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公式:  x  a  x  b   x   a  b  x  ab . 2 4.单项式相除 把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则连同 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即: ( am  bm  cm)  m  am  m  bm  m  cm  m  a  b  c 考点五、乘法公式 2 1.平方差公式: ( a  b)( a  b)  a  b 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考点诠释:在这里, a,b 既可以是具体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平方差公式的典型特征:既有相同项,又有“相反项” ,而结果是“相同项” 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 完全平方公式:  a  b   a  2ab  b ; ( a  b)  a  2ab  b 2 2 2 2 2 2 两数和 (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考点诠释:公式特点:左边是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二次三项式,是这两 数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数之积的 2 倍. 考点六、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的方法主要有: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添、拆项法 等. 考点诠释:落实好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 两项平方或立方,三项完全或十字; 四项以上想分组,分组分得要合适; 4 几种方法反复试,最后须是连乘式; 因式分解要彻底,一次一次又一次.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 1.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定义: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一般用 x 和 y ),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像这样的 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考点诠释: (1)在方程中“元”是指未知数, “二元”就是指方程中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 1”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单项式)的次数是 1. (3)二元一次方程的左边和右边都必须是整式.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考点诠释: 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都是一对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一般要用大括号联立起来,  x=a 的形式.  y=b 即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通常表示为 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定义: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此外,组成方程组的各个方程也不必同时含有两个未知数.例如,二元一次

pdf文档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2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第 1 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第 2 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第 3 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第 4 页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7:21:12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