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 (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 30 分) 1.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B. C. ). D. 【答案】A 【分析】 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 【详解】 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 A 经过折叠后符合.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 2.下列关于度、分、秒的换算正确的是( A. 83.3  8330' ) B. 2612 '15"  26.3 C. 1518'18''  15'36 D. 41.15  419 ' 【答案】D 【分析】 根据 1°=60′,1′=6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A、83.3°=83°18ˊ,故 A 错误; B、37°12ˊ36″=37.21°,故 B 错误; C、24°24ˊ24″≈24.732°,故 C 错误; D、41.15°=41°9ˊ,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掌握 1°=60′,1′=60″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盒子,棱长为 1cm ,一只蚂蚁从盒底点 A 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 的点 B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 5cm ) B. 3cm C. 3cm D. 2cm 【答案】A 【分析】 先把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由 A 爬到 B 的最短途径. 【详解】 解:如图,将正方体展开, 则线段 AB 即为最短的路线, 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1cm ,  AB  12  2 2  5(cm) , 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5cm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起点终 点,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4.解方程 x 1 4  x  =1 去分母正确的是( 3 2 ) A.2(x-1)-3(4-x)=1 B.2x-1-12+x=1 C.2(x-1)-3(4-x)=6 D.2x-1-12-3x=6 【答案】C 【详解】 略 5.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 a=b,得 4+a=4﹣b B.如果 2x=3y,那么 2  6x 2  9 y  3 3 C.由 mx=my,得 x=y D.如果 3a=6b﹣1,那么 a=2b﹣1 【答案】B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解:A、由 a=b,等式左边加上 4,等式的右边也应该加上 4,等式才会仍然成立,此 时应该是 4+a=4+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 2x=3y,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3,可得﹣6x=﹣9y, 再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 2,可得 2﹣6x=2﹣9y, 再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3,可得 2  6x 2  9 y 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3 3 C、当 m=0 时,mx=my,但 x 与 y 不一定相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1 3 D、由 3a=6b﹣1,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3,可得 a  2b 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注意:等式的性质是:①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 式子,等式仍成立;②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 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式仍成立. 6.两个数的和为 m,差为 n,则 m、n 的大小关系( A. m  n B. m  n ). C. m  n 【答案】D 【分析】 不确定这两个有理数,就无法比较两个有理数和与差的大小关系. 【详解】 解:设这两个有理数分别为 a 和 b, 则 m=a+b,n=a-b, D.不能确定 ∴m-n=2b, 因为 b 的值不确定, 所以 m、n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注意考虑全面,可以举例说明. 7.将一列有理数 1, 2, 3, 4, 5, 6 ,……,如图所示有序排列.根据图中的排列规律可 知,“峰 1”中峰顶的位置(C 的位置)是有理数 4,那么,“峰 6”中 C 的位置是有理数 __________,2016 应排在 A、B、C、D、E 中________的位置.正确的选项是( A.30,D B. 29 ,E C. 29 ,B ) D. 31 ,A 【答案】B 【分析】 观察不难发现,每个峰排列 5 个数,求出 5 个峰排列的数的个数,再求出,“峰 6”中 C 位置的数的序数,然后根据排列的奇数为负数,偶数为正数解答;用(2016﹣1)除以 5,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在峰中的位置即可. 【详解】 解:∵每个峰需要 5 个数, ∴5×5=25, 25+1+3=29, ∴“峰 6”中 C 位置的数的是﹣29, ∵(2016﹣1)÷5=403, ∴2016 应排在 A、B、C、D、E 中 E 的位置, 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出每个峰有 5 个数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峰上的 数的排列是从 2 开始. 8.计算 ( 2)100  ( 2)99 所得的结果是( A. 2 B.2 ) C. 299 D. 299 【答案】D 【分析】 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可知 ( 2)100 表示 100 个(-2)的乘积,所以, ( 2)100  ( 2)99 =( 2)  ( 2)99  ( 2)99 ,再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逆运算计算即可. 【详解】 解: ( 2)100  ( 2)99 =( 2)  ( 2)99  ( 2)99 = (2)+1  (2)99 =( 1)  ( 2)99 =299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运算中应注意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9.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 ) A.这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一个数为正,另一个为 0 C.两个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绝对值大 D.必属于上面三种之一 【答案】D 【详解】 略 10.若 | a  1|  | b  2 | 0 .则 a  b 的相反数是( A.1 B.3 ) C. 3 D. 2 【答案】C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出 a、b 的值,计算出 a  b ,再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 | a  1|  | b  2 | 0 , ∴a-1=0,b-2=0, ∴a=1,b=2, ∴ a  b =1+2=3, ∴ a  b 的相反数是-3,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绝对值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熟记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24 分) 11.已知 abc  0 ,则 a b c    __________. a b c 【答案】±3 或±1 【分析】 根据题意可分情况进行求解,即当 a、b、c 同为正和同为负时,当 a、b、c 有两正一负 和两负一正时,然后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 abc  0 , ∴当 a、b、c 同为正时,则有 当 a、b、c 同为负时,则有 a b c    111  3, a b c a b c    1   1   1  3 , a b c 当 a、b、c 有两正一负,则有 a b c    1   1  1  1 ; a b c 当 a、b、c 有两负一正,则有 a b c     1   1  1  1 ; a b c 故答案为: 3 或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的意义、正负数及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意义、正负数 及有理数的加法是解题的关键. 12.定义一种对正整数 n 的“F”运算:①当 n 为奇数时,结果为 3n  5 ;②当 n 为偶数 时,结果为 n n (其中 k 是使 k 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 n  26 , 2k 2 F② F① F②  13   44   11  ,若 n  449 ,则第 2007 次“F 运算”的 则: 26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结果是_______. 【答案】8 【分析】 计算出 n=449 时第 1、2、3、4、5、6 次运算的结果,找出规律再进行解答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提供的“F 运算”,需要对正整数 n 分情况(奇数、偶数)循环计算,由于 n=449 为奇数应先进行 F①运算,即 3×449+5=1352(偶数), 需再进行 F②运算,即 1352÷25=41(奇数), 再进行 F①运算,得到 3×41+5=128(偶数), 再进行 F②运算,即 128÷27=1(奇数), 再进行 F①运算,得到 3×1+5=8(偶数), 再进行 F②运算,即 8÷23=1(奇数), 再进行 F①运算,得到 3×1+5=8(偶数),…, 即第 1 次运算结果为 1352,第 2 次运算结果为 41,第 3 次运算结果为 128,第 4 次运 算结果为 1,第 5 次运算结果为 8,第 6 次运算结果为 1,…, 则 3 次之后两次一循环,从第四次开始双数次运算结果为 1,奇数次运算结果为 8 则第 2007 次“F 运算”的结果是 8. 故答案为 8.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既渗透了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又蕴涵了次数、结果规 律探索问题,检测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13.已知 A 与 Ð B 互补,且 A 比 Ð B 的 3 倍少 40 ,那么 A  __________  . 【答案】125 【分析】 设 B 的度数为 x ,则 A 的度数为  3x  40  ,根据两个角互补得到 x  3x  40  180 , 再解方程,然后计算  3x  40  的值即可. 【详解】 解:设 B 的度数为 x,则 A  3x  40 , ∵ A 与 B 互补, ∴ A  B  180 , 即: x  3x  40  180 , 解得: x  55 , ∴ A  125 ; 故答案为:1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个角互补的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

pdf文档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2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第 1 页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第 2 页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第 3 页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第 4 页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二(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4:31:54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