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除(提高)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要点诠释: (1) 不为 0 的两数相乘,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因数中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2 与-3 的乘积,应列为(-2)×(-3),不 应该写成-2×-3.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 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 0,那么积就等于 0. 要点诠释:(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 (2)几个不等于 0 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各因数的绝 对值相乘. (3)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 0,那么积就等于 0.反之,如果积为 0,那么至少有 一个因数为 0.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即:a(b+c)=ab+ac. 要点诠释:(1)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2)乘法运算律可推广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把 其中的几个因数相乘.如 abcd=d(ac)b.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 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 a(b+c+d)=ab+ac+ad. (3)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 “顺用 ”,也可以把 运算律“逆用”. 要点二、有理数的除法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要点诠释:(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互相依存的.如-2 的倒数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  存的; (2)0 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因此 0 没有倒数; (3)倒数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形式,使分母中不含小数和分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必定同号(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 2. 有理数除法法则: 1 1 ,-2 和  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互相依 2 2 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 a b a  1 (b 0) . b 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要点诠释:(1)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法则一,在能整除时应用法则二方便些. (2)因为 0 没有倒数,所以 0 不能当除数. (3)法则二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相似,两数相除时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要点三、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由于乘除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般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 定积的符号,最后算出结果. 要点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如有“先乘除,后加减 ”的顺序进行,如有 括号,则先算括号里面的.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5  6  4 5 1.计算:(1) ( 3)    1  (  0.25) ; (2)(1-2)(2-3)(3-4)…(19-20); (3)(-5)×(-8.1)×3.14×0. 【答案与解析】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因数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 小数的要化为分数,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带分数的通常化为假分数,以便能约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 为零,积就为零. (1) 5  4 5 9 1 9 (  3)    1  ( 0.25)  3     ; 6  5 6 5 4 8 (2)(1-2)(2-3)(3-4)…(19-20) ( 1) ( 1) ( 1) ( 1)  1 ;            19 个(-1)相乘 (3)(-5)×(-8.1)×3.14×0=0. 【总结升华】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 关.当因数中有一个数为 0 时,积为 0.但注意第一个负因数可以不用括号,但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后面的 负因子必须加括号. 2.(2015 秋•碑林区期中)简便计算•碑林区期中)简便计算: (1)(﹣48)×0.125+48× (2)( )×(﹣36) 【思路点拨】(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先提取 48,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运用 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 【答案与解析】解:(1)(﹣48)×0.125+48× =48×(﹣ + ﹣ ) =48×0 =0; (2)( )×(﹣36) =﹣20+27﹣2 =5.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用到的知识点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乘法的分配律,解题的关键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运 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举一反三: 【变式】用简便方法计算: 2 3 2 1 7 3 (1)  13   0.34   ( 13)  (2) 5 0.34 ; 7  3.14 35.2  6.28 ( 23.3)  1.57 36.4 . 【答案】 (1)原式  ( 13) 2  ( 13) 1    0.34   2   0.34   5           3 3   7  7    2 1    2 5   ( 13)       0.34       3 3    7 7   ( 13) 1  0.34 ( 1)  13  0.34  13.34 (2) .  3.14 35.2  6.28 ( 23.3)  1.57 36.4 =(-3.14)×35.2+(-3.14)×2×23.3+(-3.14)×18.2 =-3.14×(35.2+46.6+18.2) =-3.14×100 =-314. 类型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  1 7 3 3 3.计算: (  49)   2   (  3) 【思路点拨】对于乘除混合运算,首先由负数的个数确定结果的符号,同时应将小数化成 分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算式化成连乘积的形式,再进行约分.但要注意除法没有分配 律. 【答案与解析】 解: 3 3 1  1 7  3 3  1  ( 49)   2   ( 3) ( 49)          49      3 7 7 3  3 3  7  7  3  【总结升华】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 出结果.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有理数乘除 381226 有理数除法例 1(3)】 1 3 1 3 1 5 【变式】计算: ( 3 ) (  2 ) (  1 ) 10 3 5 25 ) ( ) ( )  3 7 6 21 类型三、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答案】原式 ( 9 4 4 9 4.计算:  81   (  16) 【答案与解析】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中,应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9 4 4 4  1  81   ( 16)  81     1 4 9 9 9  16  【总结升华】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中,可先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乘除运算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同一 级运算,再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举一反三: 1 4 4 8 9 3 【变式】计算:  10   ( 2) 1 9 4  1  81 9 4 1 243 1 4 4  10   ( 2)  10           8 4 3  2  8 4 3 2 16 8 9 3 【答案】 类型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 1   2 1 1 2        30   3 10 6 5  5. 计算:   【答案与解析】 1   2 1 1 2   1   20  3  5  12  1              30 10  30   3 10 6 5   30    方法 1:  方法 2:  2 1 1 2  1   2 1 1 2         ( 30)  10       3 10 6 5   30   3 10 6 5  1   2 1 1 2 1         10  30   3 10 6 5  所以  【总结升华】除法没有分配律,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时,若除数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和的形式,一般先 算括号内的,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也可以仿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如有 方 法 2 利用倒数关系巧妙解决,如果按 a÷(b+c) =a÷b+a÷c 进行分配就错了. 举一反三:

doc文档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1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第 1 页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第 2 页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第 3 页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第 4 页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doc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3:52:28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