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生物必练题】苏科版(范围: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 1.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的生长发育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2016 年 3 月,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 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 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3.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D.生物都能繁殖 5.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 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6.生物的特征有(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 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8.“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是 ( )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废物 9.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鸡孵卵 B.种子萌发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10.“叶落归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下列判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根和叶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但苔藓植物有叶无根 B.落叶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产生根能够吸收的物质 C.落叶现象是植物在一定生长阶段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D.叶落归根说明生物体内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 11.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12.“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第 1页(共 37页)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13.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 1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词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说明生物能够( ) A.进行生长和繁殖 B.发生遗传和变异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排出体内的废物 15.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6.关于生物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蜻蜓点水”体现的是生物能排出废物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是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能进行呼吸 17.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18.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含羞草叶子受到触碰后会合拢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19.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 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20.有一物象处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21 . 要 使 视 野 中 单 个 细 胞 最 大 , 你 认 为 应 选 用 的 显 微 镜 镜 头 组 合 是 ( A.1 和 4 B.2 和 6 C.3 和 4 D.1 和 6 22.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第 2页(共 37页) ) )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 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23.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 →② 24.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5.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为了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 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资料分析法 D.观察法 26.使用显微镜观察某一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组合所观察的物像最大( ) ①5×目镜 ②10×目镜 ③10×物镜 ④40×物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 160 倍的镜 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 640 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 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28.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第 3页(共 37页)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9.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象。 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 A. B. C. D. 30.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A.移动装片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 31.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D.物像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32.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33.若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 最暗的是( ) A. 第 4页(共 37页) B. C. D. 34.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 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35.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36.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10×物镜 10× C.目镜 10×,物镜 40× D.目镜 15×,物镜 40× 3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 ③⑥ 38.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 A. B. 第 5页(共 37页) C. D. 39.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应薄而透明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C.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40.用显微镜观察数字“2019”,看到的物像是( ) A. B.2019 C. D. 二.实验探究题(共 3 小题) 41.针对“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 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A B C 培养皿 ①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实验步骤 ②用无菌棉棒在洗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 手前的手心取样,轻 的手心取样,轻轻涂 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抹在培养基上 不做处理 ③将 A、B、C 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 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一个菌落是由 个细菌或真菌经过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为了探究“未洗的手是否存在大 量的细菌和真菌?”应选择 两个培养皿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在步骤 1 中,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3)在步骤 2 中,为什么用无菌棉棒取样?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 。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比较小,且表面光滑,可判断这是 菌落。 (5)通过比较 A 和 B 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2.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月考必练题(范围:第一单元).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37 页
0 下载
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7-18 13:33:09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