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2.早春,银杏树干发出嫩芽的现象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需要营养 D.遗传变异 B.排出废物 C.生长繁殖 ) 3.要了解我校七年级学生近视的情况,应选用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4.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试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 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试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A.作出假设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分析试验现象 ) 5.沙漠狐的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而北极狐的很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温.导致它们形体差别 的最重要因素,你认为是( A.阳光 ) B.水分 C.空气 6.蚂蚁会合作搬运食物,蚂蚁之间存在着(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D.温度 )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7.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8.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块农田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9.在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是由下列哪几项形成的统一整体? ( D.森林生态系统 ) ①非生物部分②生产者③分解者④消费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调查当地环保状况,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能源 13.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 B.设计对照时,应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C.溶解叶绿素时,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D.实验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1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移栽植物幼苗根部带土 B.增大蔬菜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C.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D.降低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15.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观察叶片结构需要制作临时装片 B.图示结构③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C.结构⑤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D.叶片是绿色的原因是结构②和④含有线粒体 16.水分进入植物体的主要方式和在植物体中运输的通道分别是( A.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 导管 B.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 筛管 ) ) C.由叶片从空气中吸收 导管 D.由叶片从空气中吸收 筛管 17.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锌的、含氮的、含钾的无机盐 B.含钙的、含氮的、含磷的无机 C.含硼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18.在生产实验中,移栽植物时通常都带一些泥土,下列相关生物学解释错误的是( A.更好地保护根 B.避免根尖的损伤 C.增强植物体吸收能力 D.提高土壤溶液浓度 19.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出现“烧苗”现象,原因( ) A.根细胞吸水过多 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 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20.图为根尖的纵切面示意图。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伸长区 B.根冠 ) C.成熟区 ) D.分生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满分 30 分) 21.科学探究:为了探究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生物的生活,某校生物教师带领学生做了“探究水温对 金鱼呼吸频率(即每分钟内鳃盖张合的次数)的影响”实验: 第一步:将品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三条金鱼放在盛有 27℃温水的烧杯中。 第二步:待金鱼情绪稳定后,用秒表计时,分别计数三条金鱼在 1 分钟内呼吸的次数。结果分别为 119、118、120,取平均值 119,即金鱼在 27℃时每分钟平均呼吸 119 次。 第三步:向水中加入冰块,等冰块完全融化,测得水温为 15℃。 第四步:待金鱼情绪稳定后,用秒表计时,分别计数三条金鱼在 1 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分别是 59、 60、62,取平均值 60.33,即金鱼在 15℃的水中每分钟平均呼吸 60.33 次。 请分析后回答: (1)实验中每组用了三条金鱼,而不是一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加冰块前和加冰块后实际上形成了一组_____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 (3)该探究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过程中,要转动[8] ____________,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价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 下,应使用结构[8]的____________。若在[1]____________ 中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圆形视野,说明 对光成功。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当镜简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____________ ,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 然后扭动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3)转动时,使镜筒升降幅度极小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用来调出清晰的物像。 (4)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 字母是 ____________,要将观察到的“p”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____________ 移动。 23.某同学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后,绘制了如下的概念图。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再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若 A 指的是“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对应实例: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若 B 中对应实例是“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则 B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若 C 中对应实例是“一 粒种子萌发成一棵参天大树”,则 C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 E 指的是“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 够作出一定的反应”,请举一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雨过后地面上有蚯蚓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蚯蚓体 表的刚毛有助于爬行”,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蚯蚓能使土壤变得疏 松肥沃”,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4.下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知,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 是有机物的“加工厂”,其中的___________使植物呈现绿色,且能捕捉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由图可看出,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E]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D]___________,并释 放出[C]_________。 (3)农业生产中,玉米的株距过疏、过密都会导致产量低,而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 率,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1. 【答案】D 【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 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 由细胞构成的。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物的特征;变形金刚、智能机器人没有 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石头上的青苔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 D。 2. 【答案】C 【解析】早春,银杏树干发出嫩芽;春天来的时候它会发芽生长,体现的是生长繁殖现象。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 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 验证科学结论,A 不符合题意。 B.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 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要了解某校学生的近视情况,应采用 调查的研究方法,B 符合题意。 C.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C 不符合题意。 D.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答案】A 【解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作出假设是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 更多学习资料咨询微信:yls092310 的?”试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试验研究 的作出假设环节。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沙漠狐生长在炎热高温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北极狐生长 在严寒低温的北极,耳朵叫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因此,沙漠狐的

pdf文档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15 页 0 下载 4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第 1 页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第 2 页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第 3 页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第 4 页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3:32:57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