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使叶片呈现绿色的结构主要是( A. 上表皮 ) B. 下表皮 C. 叶肉 D. 叶脉 2.叶片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A. 表皮细胞 B. 保卫细胞 C. 叶肉细胞 D. 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 3.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春归来,浅色的衣服上总是容易出现一些植物的绿渍,欲除去这些绿渍,最 好选用( ) A. 洗衣液 B. 热水 C. 碘酒 4.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根吸收水分 B. 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D. 酒精 ) C. 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5.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D. 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绒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6.下列关于绿叶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栅栏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B. 只有海绵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C. 表皮层细胞都不进行光合作用 D. 含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7.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 A. 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D. ①②⑤ ) B. 生物体呼吸作用的结果 C. 因为大气中氧的含量最多 D. 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最少 8.下面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 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 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 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9.我国将( )定为植树节. A. 10 月 1 日 B. 3 月 12 日 C. 12 月 1 日 D. 6 月 26 日 10.绿色植物叶片经暗处理后,再把叶片一部分遮光,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加碘液,遮 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1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⑤ 11.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的是( A. 酒精 B. 澄清石灰水 D. ③④ ) C. 带火星的木条 D. 碘液 12.李明同学于 4 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探究:从早上 6 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 6 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早上 6 点的编号为甲,中午 12 点的 编号为乙,下午 6 点的编号为丙,晚上 12 点的编号为丁,然后将这 4 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 颜色最深的和颜色最浅的分别是( ) A. 甲丙 B. 乙甲 C. 乙丁 D. 丙甲 13.为了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我国从 1981 年以来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并且确 定了全国的“植树节”,它是每年的( A. 3 月 12 日 ) B. 4 月 5 日 C. 5 月 1 日 D. 6 月 5 日 二、填空题 14.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________. 15.下图表示在某晴天的上午,将一盆植物的部分枝叶用干燥的透明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并置于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_作用的结果。 16.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作用和________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通过________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 衡. 17.请将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的各实验步骤与相对应的实验目的用直线连接起来. A 天竺葵暗处理________ a 防止危险 B 叶片放入酒精中________ C 加入碘液________ D 酒精隔水加热________ E 遮光处理________ b 形成对照 c 将残留有机物消耗掉 d 验证产生了有机物 e 溶解叶绿素 三、解答题 18.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 绿化地区的气温低 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 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 四、综合题 2 19.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③属于________组织. (2)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________]________.它由 2 个________细胞构成,其中大 多陆生植物叶片这样的“窗口”数量是上表皮________下表皮(填“多于”或“少于”).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图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叶片中制造淀粉较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 20.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结构的是[1]________和[5]________.有输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叶片与外界 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开闭受________控制. (2)叶片的营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细胞内都含有________,是进行________的 场所. (3)叶片的上表面颜色比下表面的深,这是因为靠上表皮的________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 的________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________. 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的存在,又因为叶绿素存在叶肉中故选 C 【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全天的条件下,活细胞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植 物所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通过叶孔排出.光合作用是由叶片细胞中的叶绿素来完成的,也就是 说要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但是活的而且要含有叶绿素.由答案分析看只有表皮细胞是活细胞且无叶绿 素,而 B、C、D 中的细胞中都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与实验现象及实际生活联系记忆. 3.【答案】D 【解析】【解答】绿渍主要是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春归来, 浅色的衣服上总是容易出现一些植物的绿渍,欲除去这些绿渍”,最好选用酒精. 故选:D 【分析】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叶片变成黄白色. 4.【答案】B 【解析】【解答】A.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分,A 不符合题意; B.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B 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C 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增加降水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水圈中,也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在自然界中, 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 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 充。 5.【答案】D 【解析】【解答】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叶 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 50~80 吨 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 复以阻滞尘埃. 故选:D 【分析】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 4 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 8000 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 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植物的绿色部位进行,即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组成叶片的细胞中,只有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叶片中能 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可见 D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要在含叶绿体的细胞才可进行光合作用. 7.【答案】A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 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 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A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碳—氧平衡的意义:①维持大气成分的稳定。②提供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③为人类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化工生产提供氧气。 8.【答案】B 【解析】【解答】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正确; 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对实验材料先进行暗处理,因此该实验的步骤:暗处理→遮光→照光→脱色→ 漂洗→染色→漂洗→观察,而不是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不正确; C、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照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正确;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正确. 故选: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 洗→加碘染色→漂洗→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 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 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pdf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第 1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第 2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第 3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第 4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元测试与解析.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07-18 13:21:54上传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