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一、疆域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 亚欧大陆东部、 东半球和北半球 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太平洋西岸 2.海陆兼备的大国: (1)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千米。 (3)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 (4)跨度:南北纬度相差约 50 度,南北气温差异大。东西经度相差约 62 度,东西时间差异 大。 (5)临海: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 邻国:陆上邻国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我国与朝鲜、越南海岸相邻。 3.领土四至: (1)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2)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3)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4)最东端: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4.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 2.省级行政单位:共 34 个。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简称及行政中心: 北回归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自西向东):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广东省-粤-广州、台湾省-台-台北。 【省区之最】 (1)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1 (2)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澳门特别 行政区。 (3)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 (4)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 13.71 亿(不包括 港、澳、台),约占世界人口的 20%。 2.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条件差、就业困 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 4.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的分布不均: (1)表示方法: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 2 ) (2)人口地理界线: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三、民族 1.56 个民族: (1)民族构成特点: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2010 年)的 92%。其余 55 个民族约占全国总 人口的 8%,统称少数民族。 (2)主要的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 1 600 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是 塔塔尔族。此外,人口在 500 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 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可巧记为:满回苗维壮,彝蒙土家藏。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具体分布: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 3.中国的民族特色及民族政策: (1)民族文化: 民族 传统节日 民族 传统节日 汉族 元宵节 藏族 雪顿节 蒙古族 那达慕节 傣族 泼水节 2 回族 开斋节 乌孜别克族 古尔邦节 (2)民族政策: ①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四、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 米以上 高原 阶梯界线 第二级阶梯 阶梯界线 第三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1 000~2 000 米 高原、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多在 500 米以下 3 平原、丘陵 2.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有利于农业生产。 (2)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 陆的经济联系。 (3)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贵高原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易混】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类型共五种: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形区则多不胜数,较之地形更加具 体,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塔里木盆地等。 2.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东西向山脉 北列 A 天山山脉,B 阴山山脉 中列 C 昆仑山脉,D 秦岭 南列 E 南岭 F 大兴安岭,G 太行山脉, 西列 H 巫山,I 雪峰山 东北—西南向山脉 J 长白山,K 武夷山脉 中列 4 L 台湾山脉 东列 西北—东南向山脉 M 祁连山脉,N 阿尔泰山脉 南北向山脉 O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P 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是珠穆朗玛峰 3.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2.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2)劣势: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三、我国地形特征和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地形分布简图: 2.我国主要山脉及两侧地形区: 两侧地形区名称 分界线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5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两侧地形区名称 分界线 南侧 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阴山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秦岭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 河西走廊 四、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的变化:时间和空间变化两种 1.时间变化:用气温曲线变化图表示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 午后 2 时左右 日出前后 6 气温日较差_= 一天中最高气温 - 一天中最低气温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半球 大陆 海洋 大陆 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1月 2月 7月 8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2.空间变化:通等温线图表示。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①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1 月 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②夏季,除青藏高原及个地区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青藏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2)温度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②温度带及作物熟制: A 热带 一年三熟 B 亚热带 一年两至三熟 C 暖温带 D 中温带 一年一熟 E 寒温带 一年一熟 F 青藏高原高寒区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二)降水的变化 1.时间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 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易发生春旱和夏涝等灾害。 2.空间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 ①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7 ②8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分布。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一线分 布。 3.干湿区: (1)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干湿区的分布: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区、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半干旱区、干旱区为主。 (3)划分界线及主要植被。 主要植被 干湿区 分界线 A 湿润区 森林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半湿润区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温带草原 C 半干旱区 植被稀疏 D 干旱区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五、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时间 短时间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变化 时刻在变 稳定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3.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黄棕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8 (2)常用的天气符号。 晴 多云 冰雹 大雨 雨夹雪 雷阵雨 雾 霜冻 东北风 4 级 沙尘暴 小雨转中雨 (3)风向图 8 6 东风 7 级 西风 7 级 南风 8 级 4.空气质量: (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空气污染指数表示。空气污染指数低,空气质量好;空气污染指数 高,空气质量差。 (2)影响因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取暖、垃圾焚烧等。也是我国一些大城市空气 污染的主要来源。 (3)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①控制污染物排放;②扩大城乡绿化;③增加水域面积;④实 施生态修复等措施。 六、中国的气候特征 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和洋流等。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为我国农业生产及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世界多数动植 物在我国都有适合生长的地方。 9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①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雨季和干季 ②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④高原、高山气候 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2.季风气候显著。 (1)两种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 源 地 风 向 特 点 影 冬季风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自东南 向西北降水量越来越少 (2)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pdf
初中 >
七年级 >
>
文档预览
25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4-07-17 17:19:54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