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之分,共 4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选 A;郡县制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秦朝时期全国推行,排除 B;西周时期已经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 C; 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排除 D。 2. 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 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 要因为他主张 A. “推恩令” B. 废除丞相制度 C. 抑制豪强势力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 固了政治上的统一,D 正确;“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后被汉武帝采纳,解决了“王国问题”,A 错误;明 朝废丞相,而不是汉朝,B 错误;抑制豪强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措施,故 C 错误。 3. 《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 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 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 平城文化落后 B.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对平城与洛阳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并未涉及到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情况,故选 B;材料认为平 城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强调的是平城文化落后,故排除 A;材料认为在平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说明平城守旧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推进,故排除 C;材料认为洛阳“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 宅中原”,强调的是洛阳市中原政治文化中心,故排除 D。 4.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 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A. 改进造纸术 B. 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编写《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中国乃至 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 C;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朝正式确立科举制,明朝宋应星编写 了《天工开物》,三者不属于宋朝,故排除 ABD。 5. 赫德于 1898 年 10 月 24 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 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 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 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 于求成。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 容,故选项 AC 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 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6. “这一条约的签订,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条 约”是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条 款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这一内容也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D,排除 ABC。 7. 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数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 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成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 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 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政治)层面再到思想(精神)层面。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的思想,企图从人们内心深处上根除封建专制思想。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新文化运动。选项 D 符合题意;而 ABC 项与题意不符。故选 D。 8. 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 要的原因是 1912 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A. 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 的热潮 B. 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 1912 年-1920 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国 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 选 C;实业救国思潮、张謇的个人因素以及中国民国的鼓励措施也是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 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 ABD。 9. 观察图。下列关于百团大战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彭德怀指挥下 B. 发生在东北广阔的地域 C. 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D. 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的指挥下八路军在 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 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 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 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故选项 B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 ACD 正确,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10. 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刘邓大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幕,故选 B;三大战役和刘邓大军无关,不是刘邓大军发动的,排除 ACD。 11. 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这是因 为 A. 土地改革的推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 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 国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三大改造完成有关,到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为,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正确;土地改革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题干“改造”不符,排除 ABD。故选 C。 12. “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经过 40 年 建设,深圳的 GDP 从 1979 年的 1.79 亿元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2.69 万亿元,增长 15000 多倍,创造了世界 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A.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自由贸易区 D. 自由贸易港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80 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经过 40 年建设,深圳的 GDP 从 1979 年的 1.79 亿元 增长到了 2019 年的 2.69 万亿元,增长 15000 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 A 正确;特别行政区是指香港、澳门,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 错误;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 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而材料强调的 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后的变化,C 错误;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 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D 材料未涉及。 13.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 7 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 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 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 7 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 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 A 正确;据所学可知,20 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只是因为日本、西欧的崛起冲击了 美国的霸主地位,B 错误;据材料可知,尼克松强调的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 未涉及“维护美国国家利益”,C 错误;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之一是“美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pdf文档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初中 > 中考 > 历史 > 文档预览
13 页 1 下载 1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 1 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 2 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 3 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 4 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3-12-11 19:37:36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