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历史试卷为第 1 至 4 页,共 60 分;道德与法治试卷为第 5 至 8 页,共 6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试题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生答题全部答在 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 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 效。 4.本试卷道德与法治部分鼓励创造性思维,增设创意分 2 分。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 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 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 错误;夏朝开 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 错误。综上故选 B。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A. 吴国 B. 西晋 C. 东晋 D. 南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 222 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A 正确;266 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 洛阳。B 错误;317 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晚于吴国。C 错误;420-589 年的 170 年间,相继 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晚于吴国。D 错误。综上故选 A。 3.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 反映的主题是 A.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 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 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 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同时唐朝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日 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还有很多来自中亚、 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在唐都长安,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故 B 正确;西汉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题意在时间、内容上不符合,故 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不是民族关系,故 C 错误;明朝都城是北京,故 D 错误。综上答案 B。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 的是 A. 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 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 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如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北宋平民毕 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 正确;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是指战国 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A 排除;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是在唐朝,B 排除;京剧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是 在清代,D 排除。故选 C。 5.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 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 场。 D 正确;三国、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还没有出现这一现象。ABC 错误;综上故选 D。 6. 20 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 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 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 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 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 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 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但在教学内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 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因此 20 世纪初,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故 B 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 A 错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 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思潮,故 C 错误;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故 D 错误。综上答案 B。 7. “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 述的是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 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与长征有关,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或工农红军的战略战役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 量,C 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A 排除;1928 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井 冈山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B 排除;1946 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 的序幕,D 排除。故选 C。 8.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 主要在于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和所学知 识可知,反映的是 1950-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了新中 国的国家安全,A 正确;打败美国侵略者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作用,但不是主要意义,B 排除;1971 年。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非抗美援朝的作用,C 排除;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成立“第二炮兵”部 队,提升战略威慑力量,D 排除。故选 A。 9.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 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A. 邱少云 【答案】C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 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 正确;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模范。A 错误;雷锋被称 为“解放军好战士”。B 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D 错误。综上故选 C。 10. 1987 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 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 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 82%。”材料体现的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到来 B.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7 年”,“厂长负责制”,“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 82%”,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调动了企业、 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到 1987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 1978 年翻了一番,故 D 正确;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故 A 错误;1958 年大跃进”高潮的掀起,时间与题意·不符·,故 B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的改革,故 C 错误。综上答案 D。 11. 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 首个自治区成立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 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B 正确;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与题无关。A 错误;一国两制是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而提出来的政策。与题无关。C 错误;2013 年 9 月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D 错误。综上故选 B。 12. 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 D 正确;ABC 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 D。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 1951 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 1997 年;③ 澳门回归祖国在 1999 年;④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 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①④②③。A 正确;BCD 与事实不符。BCD 错误。综上故选 A。 14. 探
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初中 >
中考 >
历史 >
文档预览
13 页
1 下载
13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 于 2023-12-11 19:37:36上传